【#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婴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欢迎阅读!
问题一:没有很好地把握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学任务小班化
分析与建议:0-3岁是婴幼儿大脑、身体动作、感知觉、自我意识等发展的重要时期,亲手教育旨在促进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婴幼儿喜欢自主、独立并“胜利”地完成一定的任务,因此,应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自主地与周围世界互动,为他们提供的教育内容要适合于他们的实际水平,千万不要过难,这样,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胜任感、自主感。出生头三年是自信形成的关键期,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婴幼儿的实际水平,使得他们总是在成人的帮助或包办代替下才能完成任务,则他们获得的学习体验是失败感和挫折感,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问题二:集体划一的活动多,小组化和个别性活动少。
分析和建议:教师控制活动内容和时间长短,带着所有的孩子一起做同样的事情,这样做是基于班里所有的孩子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可实际并非如此,尤其是有的亲子班的孩子年龄差距较大,这样做容易带来以下问题:活动内容对有的孩子过难,对有的孩子又太简单,难以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很难通过个性化的选择活动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等个别差异和家教模式,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等。这要求亲子教育应充分体现发展适宜性原则,一方面要适宜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适宜于不同的个体。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上的差异,考虑家庭背景、家长抚养方式、看护人的育儿水平、亲子互动模式上的差异等,多采取个别化或小组活动的形式。同时,教师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准备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材料,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要重视自身在小组和个别活动中的作用,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示范者。
问题三、关注个别儿童不够,尤其是比较特殊的儿童 分析和建议:这个例子中的小女孩入亲子班已有时日,她是一贯表现如此还是仅仅今天异常,这是旁观者所不知的,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如果是一贯的表现,教师应该对她格外关注,持续地施以影响,把她纳入正常的游戏中;如果是今天异常,教师更应该探究一下异常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
问题四、在物质环境创设上多是教师意愿的体现,儿童和家长参与性不足,教育目标不突出。
分析与建议:在环境创设上,应力求体现三个突出:突出儿童和家长的参与性,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展开研讨,就共建环境问题出谋划策,墙饰上可以体现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家长共同分享教育经验,也可张贴孩子的作品,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赞赏;突出教育性,室内外设施、材料的投放不是随随便便的,而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墙饰应是动态的、变化的,以孩子卞巨读懂的方式呈现;突出真实性,0-3岁儿童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其认知有赖于对具体、真实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自己的实际操作,因此,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真实的场景,如活动环境的创设体现家庭化,有每个孩子放物品的搁物架、沙发、橱具等,操作材料可用真实物,如用面团、泥巴代替橡皮泥等,这既符合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又能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认知经验。 此外,亲子教育中还存在着对家长指导深度和广度不够的问题。由于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有保姆、祖辈、父母等,他们的层次水平、育儿观念千差万别,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分类指导,采取深入观察、个别访谈、调查、深人家庭等方式使指导更有效。也可
适当让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包括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和时间的安排等,以发挥家长的优势。
第二大方面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