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切忌囫囵吞枣

2022-08-24 05:43: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教学切忌囫囵吞枣》,欢迎阅读!
囫囵吞枣,切忌,教学,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阅读教学切忌囫囵吞枣

作者:黄叶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达到此种目标,阅读教学必须从精读细品入手,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形成语文思维,养成精读细品文本语言的习惯,读出语文。而非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文本字句尚未了然于心就开始随意发挥,甚至胆创造,这不是大刀阔斧,更不是才华横溢,对于基础不实的中学生,反而是毒药剂,且中毒之后终生难愈。

韩愈的《师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研读的文字几乎无可计数,但还是有可质疑、可进一步细读探讨的地方,这里仅就此篇中的虚词较一较真。

作为常见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比较频繁,因其词性多变、用法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时不同资料对同一解释不同,更给人似是而非之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辅资料其可怪也欤中的注释为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值得商榷。

首先,对一句话的理解不能忽视标点符号,教材中该句末尾用的是叹号,表示该语句语气强烈,而课后译文变成一般陈述句,没有将感叹语气翻译出来;而表揣测,表感叹,同一句话中包含揣测感叹两种语气,令人费解。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作为副词可用来表示揣测、感叹、商量、命令、反问等不同语气。如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用来表示委婉的商量语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用来表示期望和命令的语气;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则是反问语气。而作为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时,相当于,句末一般有疑问语气词之类,如《师说》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一句中的

那么,其可怪也欤一句中的到底该作何解?结合具体语境来看,韩愈在上文中尖锐地指出了出于社会底层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这与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正是韩愈最辛辣的嘲讽与最深沉的感叹:自视甚高的士大夫们瞧不起互相为师的三教九流之辈,事实却是士大夫们的智慧和能力反而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真是奇怪啊!由此可见,这里的应解释为表示感叹语气副词,其可怪也欤应译为真是奇怪啊的感叹句更符合文章原意,更有利于作者的感情的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9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