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022-12-24 21:2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欢迎阅读!
班级,常见,问题,管理
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班级管理随意化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不少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2、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1)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当代中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通过教育培养中学生的上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如考勤、清洁、纪律、学习、行规范管理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文化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他积极思考,乐于钻研。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意味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班主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在学习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常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以管理学习秩序代替学习管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3、班主任权威绝对化



大部分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322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没有一人参与过制订班务计划总结工作67%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过或见过计划总结58%的班主任从心理上认


为这项工作没有必要让学生参与。班主任权威的控制主义管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品格的发展,造成多数学生只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4、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化



班主任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效果并不好,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不注重教育方法。



班主任教育方法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资料,在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情感沟通为主的占19%,以实践锻炼法为主的占14.3%,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疏导法却较少使用。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有的一味批评惩罚,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班主任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恶语批评、讽刺还会酿成严重后果。有一首挨打歌说: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痒不吭声。这反映了中学生对教师的抗拒心理。

5、评价学生主观化



学生评价是就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观点固定化等问题。



一方面班主任常常以成绩好不好、是否听话、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把那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视为一族,而把那些学习成绩差的、调皮捣蛋学生当成另类,进而把学生区分为优、劣两种。这种评价只关注学生的智育,没有全面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用单一的标准去塑造学生,用固定的框架去剪裁学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片面发展的人。



另一方面,班主任仅以学生现有的表现评判学生。认为好的学生总是好学生,差学生不会变好。用这种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长处和特点,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可能被泯灭。这种只重视学生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不注意对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的静态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许多学生没能得到很好发展往往缘于班主任不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没有创造使学生充分发展的条件,没有给予学生激励他们发展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2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