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关注与带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欢迎阅读!
![三分,带动,学科,实践,之一](/static/wddqxz/img/rand/big_59.jpg)
历史与社会学科关注与带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思考与实践
一、充分运用教材目录进行教学
说到目录,可能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它对我们整体、快速掌握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目录往往体现着一本书的整体内容,结构安排,起到线索、导读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目录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
首先,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大约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学生一同看目录,了解本册书共有多少课,大体介绍的是哪一部分的历史,有哪几大块,每大块的重、难点在哪儿,每一大块又反映在哪几课书中,这几课书中哪一课的地位更突出些等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写在目录前页,从而使学生对本册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为分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在每课书学完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写在这一课的目录后面,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今后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是在期末复习时,与学生共看目录,划分单元,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此外,在新教材对历史发展线索编写欠缺时,教师运用目录进行适当地补充,也可算是一个好办法。充分运用目录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学习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课前提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每一课的课前提示,大多是本节内容的概括,同时提出需要解决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它一方面可起到导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对课前提示的适当利用。例如,《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课,我们首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前提示,使学生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时间段,及中国人民为推翻它的反动统治进行不屈斗争的三个时期,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行找出本课书中的重要时间、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写在笔记本上,再找几名学生写在黑板上,之后,请同学到讲台前,用粉笔将相关的重要时间、事件、人物连线,并用语言把三者间的联系表述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也解决了课前提示中提出的“蒋介石是怎样建立起反动统治的?”问题,提高了学生把课前提示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进行教学
历史图片包括教材中的人物、事件插图、文物图、旧址、漫画、地图、图表等,历史资料包括书中的原始资料、通电、名人名言等,对历史图片和资料的充分运用将对教学起到直观、形象,降低难度,易于理解知识的作用。例如,《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可运用“隋大运河示意图”帮助学生学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使学生一目了然;《神圣抗战的开始》一课,结合“中共抗日通电”与学生共同分析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从而进一步认清国民党政府的本质。
四、更换或重组教学内容
1.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必要时可以更换教学内容。 例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活动课,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东北家乡的历史资源,将其更换为“我眼中的抗美援朝”演讲赛。这不仅符合新课改关于教材使用的理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家乡的热情。
2.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学内容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可直接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使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然后再去认识为何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辟后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五、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文史不分家”,这说明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语文、生物等许多学科都有互相渗透的交叉点,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前面提到的形势图的使用,结合地理知识,以流动的空间感带动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貌,有助于学生理解整个历史事件;又如,《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前从现在使用的政治、地理、化学、语文、生物等教材中收集与保护自然环境有关的材料,来说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六、师生共同体验,制作教辅用具 有时为了满足真实的课堂需求,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辅、教具的开发就成为教师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这其中若有学生的参与,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我们自制了简易的“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让学生到讲台前自己动手画航线,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此外,我们还和学生共同体验雕版印刷术,用萝卜、橡皮、木板块儿等刻字,印刷;体验古人制作陶器,动手和学生一起用橡皮泥捏制物品等,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和谐了师生关系。
七、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例如,通过放《长征》等资料片来学习相关内容;通过放《南泥湾》、《松花江上》等录音来学习大生产运动,“九一八”等内容,还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电脑动画的方式来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这方面,张丽颖老师做得非常突出,效果也比较明显。
八、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1.“课前五分钟活动”
每节课利用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小故事”、或“学史一得”演讲、或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等展现出来,然后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不仅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的作用,而且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把教学内容与家乡史相结合,初步尝试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例如讲明长城时可联系虎山长城;《抗美援朝》一课,可联系抗美援朝纪念馆,要求学生结合家乡史,收集有关资料,等。这样做既可以加深所学知识,又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在体验中达到了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总之,我们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特别是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懈努力,坐下来读书,静下来思考,沉下去实践,争取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2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