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学检验论文:医学检验专业探讨》,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专业探讨
1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领域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些内容抽象复杂,实验标本不足,有些标本不便观察等问题,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教学能以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在的教学软件中,不仅仅包含文字与图画,更有声音、图像及动画,这就使得学生们不仅可以直观的看到外部结构,标本的内部结构也清晰可见,学生们的学习可以更直观、更轻松。目前,有一些院校利用三维立体重建,这一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人体三维结构,大大减小了解剖学教学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的一门科学,需要大量的尸体标本进行学习,计算机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观察尸体标本。
2善用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即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双向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非常广泛。在进行一个新知识内容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导课活动,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例如设问法、比较法、讨论法等等。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3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
不同专业对于解剖课的要求不同,课时及教学大纲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例如笔者执教的医学检验班,解剖学课时相比临床班大大减少,对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过程中,要善于取舍,删去一些与检验专业联系不大或应用不多的内容。着重讲述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做到少而精。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就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密切联系临床病例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病例,能够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教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询问身边的常见临床病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身边的常见病例,在分析病例的同时,充分与所学的解剖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长时间的解剖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且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剖知识学得活、记得牢。另一方面,人体九大系统的每一个器官,都与临床密切相关。适当结合临床,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知道如何进行纵横联系,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解剖学教师应不断改进旧的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经验,积极充实自己,并结合不同医学专业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且对所有患者展开两对半检验,分析患者的两对半检验结果。结果其中所有患者均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借由两对半检验可以得到大三阳患者为25例,占22.72%,小三阳患者为22例,占20%,其他类型的患者63例,占57.27%,且P<0.05。结论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的临床医学检验,可以有效完成对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定期的展开两对半检验,对预防乙肝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关键词】乙肝病毒性肝炎;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结果
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的乙肝病毒的引起的,且具备的传染性,其中具体的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体液传播等形式。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以恶心、食欲减退、呕吐和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
身体健康,甚至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针对乙肝病毒性肝炎,临床主要是结合血常规展开患者的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为了探究分析分析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展开血常规,并对其进行两对半诊断,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展开血常规,再对所有患者的血常规样本展开两对半检验,所有患者均符合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11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8.52±6.92)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45±1.56)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肝功能异常、食欲减退、恶心和乏力等。
1.2方法
具体的检验主要的是对患者血液样本展开检验,需要展开患者血液样品的采集,在采集患者血液样品时,需要保障患者处于空腹状态,需要保持患者禁食8h以上。故此,在具体的血样采集需要在第二日上午展开,避免患者食用早餐,且取患者的静脉血。血样采集完成后,选取4mL血样,通过离心机对血样进行处理,其中离心机可以选择3000r/min,最终得到血清样品[1]。检验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相关软件,主要对患者的HBsAg、HBcAb、HBeAg、HBeAb、HBsAb这几项指标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大三阳、小三阳和其他类型检验结果[2]。
1.3评价指标
对酶联免疫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大三阳的为HBeAg、HBcAb和HBsAg均为的阳性,其余指标为阴性。小三阳为HBcAb、HBsAg和HBeAg这三相指标检验结果为阳性,其余为阴性[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其中所有患者均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借由两对半检验可以得到大三阳患者为25例,占22.72%,小三阳患者为22例,占20%,其他类型的患者63例,占57.27%,且P<0.05,如上检测结果,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不同类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乙肝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弱存在差异进行展示(P<0.05)。
3讨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肝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和性传播、医院性传播、体液传播等,具有较多的传播途径。部分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使这类患者属于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故此,需要针对乙肝病毒性肝炎选择适宜诊断方式,再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减少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4]。针对乙肝病毒性肝炎需要采取的适宜的检验方式,并针对患者采取适宜的方式,选择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主要是对患者血样样本的HBsAg、HBcAb、HBeAg、HBeAb、HBsAb五项指标的进行检测,可以完成对乙肝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仅管采用上述方式不能直接的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基本情况进行展示。但是,可以直接的患者的大三阳、小三阳等进行诊断。具体的诊断中,不同的检验指标可以代表患者具有的传染性等情况。其中,HBsAg呈现阳性,则说明患者处于急性感染的早期,或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患者具有传染性。HBsAb的检验结果呈阳性,则说明患者对乙肝病毒具有较好的免疫性,表明患者曾接种过的乙肝疫苗。HBeAb基岩结果呈现阳性,则表明患者同样是患者具有的乙肝病毒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1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