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理念和社会价值范畴讨论

2023-04-13 01:3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法的理念和社会价值范畴讨论》,欢迎阅读!
经济法,范畴,理念,价值,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法的理念和社会价值范畴讨论

作者:张平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1

【摘要】我国的经济法是治理经济犯罪,协调经济分配与规范等有关经济活动的一部法律,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经济法的理念范畴、经济范畴,有利于揭示经济法本质,提炼其基本原则。对其价值和理念范畴的理解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经济理论科学化及其体系的形成。本文就经济法的价值与理念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其理念范畴、价值范畴,以期为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价值;理念;范畴

经济法学界,经济法的价值、理念解释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法理念与价值范畴的成熟与提炼,是经济理论科学化及其体系形成的基础。在中国和西文化中,对于理念一词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哲学中的理念,是指一种精神性的、永恒的、理想的普通观念;而中国文化中的理念,则指一种信念、观念、思想,以及追求和认定的某种方法、原则、目标等。西方学者强调理念的实质,而中国学者则强调的是理念作用或外在形式的阐述。笔者综合两种见解,认为理念应当解释为原则或理念,也就是处理事务时应秉持的原则或信念,以及为达到某种目标所持有的希望。 一、经济法的理念及其范畴 (一)经济法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是指其基本精神、立法宗旨和指导思想,是对经济法产生长效作用的一种文化内涵。经济法理念具有主观和客观两种特性,其主观性是指理念在个人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下,即便在相同历史文化经济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对理念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使理念表现出的个体性、地域性、年代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客观性是指随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理念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表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意识形态。时代不同,对法权的要求也会不同,经济法的产生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其理念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理念的范畴 1.以消费者为本是核心要素

消费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经济法的产生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益发展。经济制度设计与构建,都是以消费者为本,这契合了现代社会中的以人为本念。经济民主是经济法实施的原则,它强调以达成共识的方式解决各种经济冲突与纠纷,充分尊重人的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平衡协调是标志要素

德国法学家椰林指出,通过对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进行平衡、协调,实现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完美结合是法律的最终目的。中国的学者认为,经济法是一部平衡、协调法。由于以消费者为本是其核心,所以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要与人的发展相协调,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几者间的协调发展。 3.社会责任本位是强制要素

消费者是经济法的立法根本,经济法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会产生义务和责任。其经济民主原则不但强调了经营者的自由、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强调了管理者和政府应当尊重经营者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其管理手段具有弹性化、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特点,所以其法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必须进行强制性要求。 二、经济法的社会价值及其范畴 (一)经济法的社会价值

能否正确认识经济法的价值,直接决定着经济法的调整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在经济界,不少人都认为政策即是法,在实践过程中,特别强调政策的作用,却忽视了经济法的作用与功能。这种认识的产生源于其对经济法价值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认识和研究经济法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法的本质与概念,处理、把握好其与相关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处理好其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经济法的作用与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法的一般价值,同时还具有独特的价值。近年来,在经济法学界,关于经济社会价值的相关研究日渐深入,同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第一,和谐价值论认为,经济法的社会价值表现为经济秩序、经济自由、社会益、实质正义四者的和谐,它们的本质是统一的,但其表现方面。第二,总体价值论认为,在秩序、效率、公平、正义这一法的价值链中,其中心价值应当是效率公平。第三,二元价值论认为,经济法价值包括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前者是指经济法作为部门法之一,其内在功用体现的是其的使用价值和有用性。后者是指研究者或社会公众所期望或认同的,其应当具有的社会价值。 (二)价值的范畴

1.促进社会和谐是一般价值与基本价值

首先,实施经济法,可使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得到有效保障,而社会财富被合理、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才能使社会实现和谐发展。其次,经济法可使社会分配变得规范化,逐渐缩小各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差距,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效率与公平价值

公平价值体现的是社会的总体公平,是外在形式、内在实质二者的统一公平,所以公平价值比效率价值更加重要。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二者的体现不同,政府更强调保障社会公平,市场侧重与追求效率,这就体现了效率经由市场、公平经由政府。要实现经济法的一般价值,必须确保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以矫正社会公共资源和财富分配的不公、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太大的现象。 3.维护经济秩序

维护经济秩序是经济法实现其他价值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经济秩序规范了,其他各项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在经济法中,主体制度可对经济主体以及经济管理主体进行压制和规范,其市场准入与退出的规定使经济主体秩序得到了有效保障。另外,其对各种经济管理主体法律地位、义务与权益的明确规定,有利于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与经济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徐孟洲.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探讨[J].社会科学20110196-102. [2]吴萌琼.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193. [3]赵洪涛,刘光勇.分析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17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0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