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2022-12-01 10: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拟行路难》,欢迎阅读!
行路
《拟行路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由全体学生背诵《湘夫人》导入新课。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介绍作者。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

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三、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理清层次。

第一层:(12句)不应言愁。 第二层:(3句)借酒消愁。 第三层:(4句)不敢言愁。 六、讨论问题。

1 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

2 对“举杯断绝歌路难”的理解。

3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么样的看法?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一、二、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v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