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期体能训练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4 03:14: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少儿期体能训练的研究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体能,综述,少儿,文献,训练
少儿期体能训练的研究文献综述



1 体能概念的界定

1.1国内学者对体能概念的界定

何雪德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猜想 “体能”的概念可能是继项群理论提出后,与技能相对应而存在,随后体能这个概念被国内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逐步接受并用于训练之[1]。王兴等认为:体能应包括体力与专项运动能力这两部分,体力则包含身体素质与潜力两个板块[2]。田雨普认为:体能是人体所呈现出的维持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能力,体能是由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软度等部分组成[3]李鸿江认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决定了人们从事一切身体活动的基本运动能力,这些能力应称为体能,其中身体素质是体能中最核心的部分[4]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体能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理解并作了界定,大致围绕在人体形态、素质及机能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为今后体能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理论基础。

1.2国外学者对体能概念的界定

Bud Getchell 针对体能从人体内部和外部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出体能可表现为力量、肌肉、柔韧性、心肺耐力、身体组成、技能等身体素质[5]Hartman 等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得出结论:体能是以人体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并通过骨骼肌系统相互之间的协调运作表现出来的身体运动能力。运动员体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整合能力[6]K-库特萨尔则将体能分为:绝对力量、运动速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 [7]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体能的研究学术领域跨度较大,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全面,其概念的界定基本与国内相差无几。国外学者对体能概念的相关研究不仅对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有较大帮助,同时对人体健康促进方面也有极大参考价值。

2国内外少儿期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2.1 国内少儿期体能训练的研究

我国对于少儿期体能训练的研究相比于西方国家研究较晚,目前我国少儿期体能训练的探索主要依据国家各地区组织的体质测试数据来进行的。我国对于少儿体能训练的研究最早体现在基本体操上,着重于基本体操的各种比赛套路研究2000年前对少年儿童体能发展研究与探索大多都是以课题的形式出现,在期刊上正式发表的较少。国内对体能训练方面的全面探索自 2000 年后开始逐步进入研究热潮。

李静,马红霞认为,少儿体能训练是作为少儿完成基本协调动作的辅助性训练而体现的,需依据少儿阶段所需基本运动能力的形成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少儿体能训练是为少儿阶段基本运动能力的快速形成服务的[8]

刘馨在《儿童体育一书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教授儿童体育运动的内容、方法、原则等,对儿童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观点及建议,对儿童体育研究有较深的认识,其中在这一书中提出了有关儿童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但训练的运动负荷没有做出详细说明,训练时间没有进行较为明确的限定,缺乏实际操作练习性[9]

谢秀芬等人从体育游戏的视角对少儿体能训练进行了论述,试图让少儿在愉快的体育戏环境中进行体能训练,但对体育游戏环节的控制、游戏中突发状况的处理以及某种游戏要为了达到体能训练的何种目的等在论述中都没有较为清晰的说明[10]

杨粤辉等认为,在少儿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基本只会教授少儿一些较为简单、危险性较低的体能训练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少儿体能训练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会使少儿失


去了培养艰苦意志品质的机会及体验体育运动的趣味。毫无难度、触手可及的体能训练内容对少儿超越自我及提高身体素质能力意义不大[11]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少儿体能训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层次对少儿体能训练进行了论述,为我们今后更加深入研究探索少儿体能训练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2 国外少儿期体能训练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少儿体能训练的研究比我国较早,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构思了体育教学结合体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想法。90 年代以后,少儿体育逐渐得到社会层次的广泛关注,进而学者开始对少儿体能训练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探索,并取得出了一些成果。

Corbin 认为少儿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让体能训练使孩子表现出来愉快和自信,提倡让孩子在愉快、自信的环境中来进行体能训练,比较重视孩子心理情感的发展[12]

Ignico认为,体能训练应以培养少儿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体能训练对少儿进体育思想教育,进而培养少儿终身体育的思想,让孩子由心而发的喜爱体育运动[13]

日本学者水谷英三指出,少儿阶段的体能训练应着重发展身体的各种素质能力,并提倡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积极的进行语言鼓励,最终达到少儿喜爱体育运动的目的[14]

国际运动以及体能教养机构NASPE建议:少儿每天的体能锻炼时间应不少于一小时,时间较短达不到锻炼目的,时间过长会使少儿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少儿每天过长或过短的进行体能锻炼都是不利的。同时少儿进行体能锻炼应与少儿阶段的身体各机能的发育规律相统一[15]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少儿体能训练的研究更注重从少儿本身出发,以少儿为中心进行体能训练的探索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对我国少儿体能训练的研究探索有一定启示作用,值得沉思。

3 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少儿本身、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各种不同视角对少儿体能训练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对少儿体能训练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纵观我国少儿体能训练的发展,对少儿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依旧没有一个完整科学可靠的体系,如何依据少儿阶段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变化发展的特征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进而循序渐进的提升儿身体素质、培养少儿终身体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 何雪德,龚波,刘喜林.体能概念的发展演绎着新时期训练思维的整合[J].南京体育学院学, 2005,19(2):9-13.

[2] 王兴,蔡犁,罗慧慧,.对竞技运动中体能训练若干问题的认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9,22(1):30-33.

[3] 田雨普. 体能及相关概念辨析[ J ] .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2):1-3. [4] 李鸿江主编.青少年体能锻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 [5] Bud Getchell.(1990).Physical Fitness[M].Macmillan PublishingCompany,12. [6] 袁运平. 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4,24(9):48-56. [7] K - 库特萨尔.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J] . 国外体育科技,1991(1):58-60. [8] 李静,马红霞.儿童动作发展测试TGMD-2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6(5)37-40.

[9] 刘馨.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10] 谢秀芬等.少儿体能训练中采用热效应方法进行柔韧性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20142352-3.


[11] 杨粤辉.儿童体能训练新思路[J].运动2017181021-25.

[12] 刘展.儿童动作模式的形成、训练方法以及评估手段[Z].美国春田学院,2017.

[13] 许崇高,严波涛.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问题研究理论进展[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6(1)31-34.

[14] 李静.山东省 3-10 岁儿童动作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5447-50. [15] G.R.Tomkinson(2007).Global changes in anaerobic fitness test performance ofchildren and adolescents(1958—2003).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Sports,17(5),p497—5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s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