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这里面有空气吗》教案》,欢迎阅读!
8.这里面有空气吗
【课标对应】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珍爱生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有空气,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瓶子、杯子、粉笔、石块中是否有空气,学生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本科围绕空瓶和空隙中是否有空气这一话题展开,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猜测敞口的。和盖子盖上盖子的空瓶中是否有空气,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第二个活动猜测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中是否有空气,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两个活动的猜测和验证过程是颠覆学生原有认知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我们周围有空气这一认知的过程,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想办法检测空桶里是否有空气。
【学情分析】
空气覆盖在地球的表面,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学生每时每刻的包围在空气之中而不自知,一年级学生虽然朦胧的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是一种什么物质,还缺乏一定的认识,本课从身边的物体入手,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准备】 [教师]
PPT、相关视频。 [学生]
(1)水槽、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塑料块、红豆、硬币、水罐、放大镜、托盘。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引入课题,了解到有些物体的内部空间是有空气的。
1
1.上一节课我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空气?
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有空气呀,那这个瓶子里面有空气吗?为什么这么认为? 2.盖上瓶盖,这时候瓶子里面有空气吗?
3.大家各有各的想法,究竟它们里面有没有空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第8课《这里面有空气吗》。(板书课题)
4.谁的想法对呢?你有办法证明吗?
学生可能有的办法
教师引导策略
将瓶口对着脸捏瓶子会感觉到有风。 哦,用这种方法可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将瓶口对准哨子挤压呢? 瓶子会听到声音。
扎过以后瓶子上就会有一个洞,你想用它干什么?
用针把瓶子扎一个
问大家:有一个洞我们就能看到空气了吗?有办法让我们看见
洞。
吗?
把瓶子放入水中,看具体该怎么做?(根据学生回答做演示)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有没有泡泡。 法试一试吧! 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PPT出示将袋子压入水中活动图片)这个活动对大家有没有
什么启发?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吧!
······
5.实验注意事项:
(1)第一个实验是把没盖的瓶子放入水中,第二个呢?
(2)在做完第一个实验后需要将瓶子里的水倒干净,盖上瓶盖。
(3)做第二个实验时,提醒大家一定要在水中打开瓶盖,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时将衣袖拽上去,避免弄湿衣服。每组都有一块抹布可以及时地将洒在桌面上的水擦干净,下面请各组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6.刚刚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7.哎呀,原来不管矿泉水瓶盖上盖子还是没有盖上盖子,它们里面都有空气呀。(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但是遇到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空瓶中、抽屉中是否有空气,学生仍然比较困惑。所以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中有空气。
二、猜测验证粉笔、海绵、砖块、石块、弹珠、塑料块、硬币、红豆等物体里面是否有空气,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1.那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
2.我们先来看一看有哪些物品吧,请每组1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托盘,大家一起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3.学生观察并汇报:
托盘里有粉笔、海绵、砖块、石块、弹珠、塑料块、硬币、红豆。(板书) 4.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
5.大家想的都不一样啊,谁猜的对呢,你有办法证明吗?
2
学生可能
教师引导策略
有的办法
(1)这么多物品是不是要一下子全部放入水里?那应该怎么做呢,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呢?
方法一:
(2)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实验。(视频)
可以把这
(3)要观察的物品比较多,我们还需要及时地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这里有
些物品放
一张活动记录单,你会填写吗?请*号同学领取托盘。
入水中,看
(4)观察时先观察一类物品,再观察另一类物品,请*号同学上台领取放大镜。
有没有小
(5)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汇报。(PPT上打“√”和“×”)
泡泡,如果
(6)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物品里面是否有空气,将他们分为两类,分别放在两个
看到有小
托盘中。(板书)
泡泡,说明
(7)这些物品里面都有空气,我们把它们放到一个圆圈里,把里面没有空气的
里面有空
物品放到另一个圆圈里。(板书)
气。如果没
(8)为什么有些物品里面有空气,而有些物品里面没有空气呢?真的是这样吗?
有看到泡
(学生说到方法二,学生分组按照方法二活动)
泡,说明里
学生汇报: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里面有空气的物品有很多孔隙,而里面没
面没有空
有空气的物体上没有孔隙。
气。
(9)为什么有孔隙的物体里面会有空气呢? (10)哦!原来空气都藏在这些小孔隙里呀! (1)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2)哦!原来空气可以藏在这些小孔隙里呀!
(3)让我们用放大镜更仔细、更清楚的观察一下它们的表面吧。
(4)谁来说说放大镜怎么使用?(请一名学生示范:将放大镜放在你要观察物体的上方,透过它去观察物体,物体位置不变上下移动放大镜调整与物体的距离或者放大镜位置不变上下移动物体,调整至你看的最清楚的位置)请*号同学上
方法二:
台领取放大镜。
物品表面
(5)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物品是否有小孔,将他们分为两类,分别放在两个托盘
有小孔的
中。(板书)
就有空气。
(6)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介绍方法一并分组活动、记录、汇报。(观察时先观察一类物品,再观察另一类物品)
(7)总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跟猜想一样,空气真的藏在了这些物品的小孔隙里。
(8)这些物品里面都有空气,我们把它们放到一个圆圈里,把里面没有空气的物品放到另一个圆圈里。(板书)
······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回去好好找一找办法吧!
3.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真是太有意思啦!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下课!
[设计意图]由于空桶是大敞口,所以仍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它里面没有空气。又由于空桶体积比较大,检测难度大于前两个活动中的物品,所以将本活动作为本课的拓展活动。
【教学后记】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