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感受“老王”的人性美

2023-01-13 10:4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细微处感受“老王”的人性美》,欢迎阅读!
老王,人性美,细微处,感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细微处感受老王的人性美

作者:王忠敏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05

杨绛女士的作品《老王》记叙了一位最低层的劳动者——老王的形象。他的身体是残疾的,瞎了一只眼,还有夜盲症,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经济上,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住在塌败的小屋里,营养不良,生活十分贫困;更重要的是他精神上极度孤独寂寞,他没能加人蹬三轮车的组织,是个单干户。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老王本就瞎了一只眼,在社会经验上又瞎了一只眼。在那样的年代, 组织是一个特别耐人寻味的语词,它常常是内外、敌我、亲疏的界限,是又红又专和又黑又硬的分水岭。所以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就是这样一位身无双亲,家无余财,一身多病,内心痛苦的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身上却放射出熠熠光彩,闪现出耀眼的光芒,照出了别人阴暗角落里灰色的灵魂。

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动作、行为,不就反映了老王的善良、厚道吗?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样一个批斗对象,有谁愿意,即使愿意,又有谁敢同这样一落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接触,更别说给他们以帮助,人人是唯恐避之而不及。一次钱钟书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就连杨绛女士自己都说是烦老王送他上医院,这个字,包含了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多少恳切呀!杨绛女士一家,当时的处境可想而知。我们看看这位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是怎样做的呢?“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好一个不要钱,好一个不大放心,这是什么,这是人性的善良,这是人性的美。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这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纯朴的好人,我相信人性善的观点了。

在他重病时,作者写他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面色死灰”“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就这样一个将死之人还想着给香油。送鸡蛋,是表示感谢吗?是临死前的诀别吗?我们尽管去设想。在死亡临近时,他首先做的不是安然的等待死亡,而是去感谢他人,在他心里,别人总是显得更重要,自己不一定要死得安然。别人却一定要活得舒心,其内心之善、用心之诚、用情之真感天动地,难怪那一、二十个鸡蛋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是怎样的人格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o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