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2024-03-01 18:3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欢迎阅读!
课改,品德,背景,小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作者:梁瑞柏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年第8



作为小学生来说,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上,他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规范和准则,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道理可以很好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新课标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品德与社会教学

一、教学中投入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书本上的内容并不复杂,很多都贴近学生自己的情感,而这门课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学生通过感受书本上所体现的情感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摆正自己的人生态度,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所以,作为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来说,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课堂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学生们一起感受,一起体验,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让同学们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教授到“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课时,我们要从情感的角度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说出他们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充满爱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体验父母的辛苦,对父母抱有感恩之情。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老师们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一些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思考。同时,老师也要尽可能的多组织一些实践性质的活动,使学生们参与其中,更好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仔细观察,认真观察他们所处的位置和特点,然后自己画出来,进行交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不要只关注当前利益,要更加注重长远利益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的学习态度很容易受到所处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会的消极面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整天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课,处处和老师捣乱,影响课堂纪律,同时耽误自己的学习,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当中去,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知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引导,让学生打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局限于自己所生活的这一片狭小的区域,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让他们看到世界的美好与精彩,勇敢的承担起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的重任,好好学习,致力于祖国建设,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止步于当前,以长远利益为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老师和同学之间成为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随着新课表改革的推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不仅可以推动课程的顺利进行,也可以使学生抛开束缚,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正因如此,在教授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予每个学生同等说话的权利,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他们进行友善的沟通,不打击学生的自


信心,并适当地对学生的看法进行补充。老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学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举办相应的特色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并鼓励他们寻找相应的理论据来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老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将课堂营造出一种讨论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学习“我们的学校”一单元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观察,发现校园的美景,并在班级里进行分享,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上述的讨论,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要想真正做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老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融入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养成自学习的良好习惯,尊重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多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长远影响,要适当的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进行补充,改善他们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 ]

[1]杨今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Z1).

[2]陈汉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浅析[J].科教文汇,2009(09).

[3]姜东旭.浅谈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122.

[4]吴亚东.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8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j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