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与教师的课程开发

2022-10-31 12:17: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师的课程开发》,欢迎阅读!
课程,幼儿园,教师,开发
对于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正如它的上位概念──课程一样,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它指语言、常识、计算、体育、、美术六大学科,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幼儿课程改革异常活跃,大多已改变了过去六科的分科课程构而代之以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领域(广域)课程(有些地方正在实行的综合课程也基本是这五大领域的简单组合)。

以上的分科和领域课程均是由部分教师和教研人员设计好的,并用纲要加教材或教师指导用书的形式体现出来,里面一般包括详细的课程目标,安排好了内容、进度、课时等,“有的甚至把每周、每天,甚至上、下午该做什么都替教师安排好了。(见冯晓霞文《弹性计划──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学前教育2000年第4期)因此,它是一种典型的目标模式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使用者,主要作用是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需要发出一定的行为,引起幼儿在规定范围内的反应,然后教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控制系统内实现对幼儿行为的目标控制,努力塑造成人期望的标准化的行为和反应。各个不同的教师虽在教育过程即活动进行中的处理有所变化,但也基本上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处理,教师注重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教学改进,对幼儿园来说,即是活动指导上的改进。

近两年,我国幼教界也出现了类似主张。如赵寄石教授在1999年接受《学前教育》杂志记者的采访时指出,21世纪幼教改革的核心是建构每个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具有真正的师生互动(见《综合、建构课程、师生互动》,《学前教育》,1999年第1期);冯晓霞教授也撰文指出,幼儿课程应是师生共同建构的具有弹性的课程(见《弹性计划──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学前教育》,2000年第4期);李季湄教授则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条件,提出了将课程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结合、两者并存并用的主张(见《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1.开发地方幼教课程

即在国家的一般性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指引下,和本地区的教师、教研人员、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一起确定适合当地特点的课程目标、指导纲要,它属于国家一般性课程目标的下一级目标(也可以叫地方课程指引)。如有必要,还可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提出指导性建议,这些内容既可以选用国内较好的教材,也可由地方的幼儿园教师和教研人员共同开发,或者选用和自行开发相结合。但这种课程该是开放的,是一种弹性的框架或建议。以利于各个幼儿园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补充和修改。

2.开发园本课程

幼儿教育是以发展孩子丰富的个性作为目标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对他们的成长负有责任的幼儿园和教师作为创造的主体,应该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这也是兴办特色园的关键。著名幼教专家赵寄石教授就多次强调指出:我所提倡的改革是每个幼儿总结自己散在的经验,从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合、建构课程、师生互动。


3.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适时调整计划,灵活开发新的课程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实际中,每个园一般都制定有学期、月、周的课程计划里面包括目标、内容和指导方式,很多园还细化到了日。这是一种典型的目标模式课程设计,教师一般都严格按计划中所写的进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以下两个突出的问题(参见冯晓霞文《弹性计划──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学教育》,2000年第4期):一是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常常不符合孩子当时的兴趣,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却不能及时纳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二是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程序、进度、重点等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致。为此,教师不得不经常想方设法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忽视或排斥幼儿提出的问题和想法,以调动他们对计划内容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成了展示课程计划的过程。这在大力倡导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关注其内在需要和个性发展的今天,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面对以上情况,教师如果仍作为课程的使用者,教育活动只按照别人预先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是很难让幼儿接受的。活动的进行不仅依靠开始的假设(计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学前教育》,2000年第4期)。为此,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课程模式,从设计课程的高度认真研究,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和指导形式。 首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善于从各种教材指导用书中选择适合本幼儿的兴趣和特点的课程内容(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每个活动都由教师亲自设计或在教育活动中自然生成,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目前国内有多种幼儿课程指导用书(通常简称教材),里面大多有详尽的课程计划教育活动设计。这些计划安排和活动设计是否适合自己班的幼儿,教师应基于自己的课程设想和幼儿的实际进行分析和选择,适合的为我所用。

其次,教师可根据每一教育阶段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调整课程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比如,在一学期的课程计划中,既有认识商店,也有认识我周围的人这两个教育单元,但在计划进行认识商店的这一周里,如果大多数幼儿电视的影响,对勇敢抓坏人的警察叔叔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天天谈论、模仿,并且仅仅模仿一些表面的打打杀杀动作。教师这时该怎么办呢?是想尽办法让幼儿认识商店或超市,还是顺应幼儿的需求,将也许是下几周的教育主题提前,调换为识我周围的人认识警察?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将幼儿而不是将教师的放在第一位,就理应选择后一种,即调整课程计划。还有一种情况是,幼儿突发的某些兴趣和学习需求也许与原有计划毫无关系,这时教师就不仅是调整教育内容的前后顺序,而需要设计新的教育活动,以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第三,即使在活动前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但当教师带着对某一主题价值的构想和对幼儿的期待进入活动后,仍会出现一些使教师始料不及的情况。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幼儿并不顺着教师预先设想的答案去回答,而幼儿的答案又生成另一些同样重要的新问题。这时教师又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转移注意还是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思维,完成课程开发者和教师强加的目标?如果真正从幼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iJ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