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经》的方法论分析》,欢迎阅读!
《道德经》的方法论分析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是中国哲学和哲学方法论的集大成者。距今两千多年的老子,推开鬼神信仰的层层迷雾,创立了蕴涵着丰富的唯物思辨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体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精髓,而《道德经》在二十多世纪以前对唯物辩证法就有了深刻的论述。在《道德经》中提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于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
标签:道德经;矛盾;规律
一、老子《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道德经》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但是它阐述的哲学思想却很深刻,蕴含这丰富的唯物思辨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体系。《道德经》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老子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来阐明他的宇宙观以及关于人生的哲学原理,修养生息的方法的原理。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而“德”呢,可以说是本体的“道”在物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多层次的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的种种内涵。
二、《道德经》中运用了矛盾分析法
“社会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社会形态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运动。社会过程和阶段的不同,只有矛盾的类型、性质和其情形的不同,并非矛盾有无的不同。不同阶级社会存在矛盾,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都存在矛盾。”[1]38所以我们要坚持用矛盾分析法来看待和分析社会。
《道德经》主要围绕着“道”讲,老子也对这个“道”赋予了和谐的意义——道的和谐法则。老子说:“万物负阳阴抱,冲气以为和。”[2]13即阴阳是统一于事物内部的两个相反的方面,因为它们之间是没完没了的变化着,所以说,它们之间的和谐只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不和谐的程度,可以表现出事物恶化的程度。冲气,就是对事物起调和作用的一种物质。和,是阴阳之间平衡的结果。“冲气为和”,就是指客观规律作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和谐在哲学范畴,其内涵或者内容可界定为:事物各方面的互相协调、适应,是一种平衡。和谐可分为多个层次。有把人类活动作为中心坐标的和谐:例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精神与物质的和谐。有把家庭为中心的和谐:比如,经济基础与上层经济建筑之间的和谐,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和谐,国家各阶级之间的和谐。
三、《道德经》中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但是每一个矛盾又是具体的、不同的,我们在研究社会矛盾时,也要注意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具坚持用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分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老子认为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对立统一的。宇宙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矛盾有互相对立,相互排斥,这是矛盾的斗争性,统一是有条件的,斗争是无条件的。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提到的“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1,这就是说万物是“无名”和“有名”的对立,又是“始”和“母”的联系,一句话就点明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再如,“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2]1“阴阳即是矛盾,万物负阴而报阳”[2]36,即说明矛盾的普遍存在,“冲气以为和”[2]36说明了矛盾的斗争性。老子用一句话说明了,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道德经》中运用了社会过程研究方法——遵循客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3]601规律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遵循了客观规律,作为社会主体的我们才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社会历史过程是目的与和规律的统一,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认识了规律的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规律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目的服务。”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我们一旦认识了它们,理解力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4]560
老子在《道德经》中认识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1说明了万物是由道而生的,由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而,事物是一个是运动的过程。再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1,“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负物芸芸,个复归于其根”[2]46这一系列的阐述说明,万物是不断产生、发展、变化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
事物是运动的,而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利用它,让它为我们服务。“社会的历史过程是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1]40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2]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中华书局,2008年.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c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