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对幼儿进行辅导(2)》,欢迎阅读!

如何对幼儿实行辅导
一、 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应遵循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教师之间要求要一致,家庭与班级教师要求也应一致,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实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爷爷奶奶则放纵,好习惯难以养成。很多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所以,家长碰到什么问题是否即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实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良好。如有些幼儿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助做,对长辈不讲礼貌,但在幼儿园值日生做得认真负责,对老师探测有礼貌,有的幼儿有幼儿园能很好地吃饭、穿衣,而在家却做不到。 家长能即时把幼儿在家的不良表现反映给老师未经,老师就能够实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转变幼儿种种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配合班老师对幼儿的要求也应一致。以前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上下午均对各班实行地面卫生检查,结果发现该班的两位老师上课后一个地面整洁干净,而另一个纸屑满地。同是一个班的幼儿,为何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也很简单,两位老师对幼儿要求不同,一个老师严格要求,另一个老师则放弃原则。这样也不能培养出良好习惯的。只有家庭、幼儿园、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榜样示范的原则 幼儿模仿性强,正处于向别人学习的阶段,家长、老师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老师、家长的教育作用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平时我经常教育幼儿不能随地丢果壳、纸屑等,有一次,我在整理办公桌时,随手把抽屉里的杂物扔在地上,一个幼儿赶紧将约屑提到我面前,并将杂物拾进纸篓,反思自己的行为,会把幼儿本来已养成的习惯破坏了,所以,老师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 故事、儿歌、歌曲、影视等作品的艺术形象很强烈的榜样力量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这些榜样对幼儿具有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
3、 一贯性的原则 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持,不能想来就提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教师和家长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定下来的规矩后就要求孩子遵守,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孩子定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方面地家长来说是最难做到的,因为自己的工作忙,或孩子身体不适哭闹,就会轻易放弃原则,使孩子刚形成的良好习惯被破坏或难以坚持。而有的教师则没有恒心,觉得一件小事反来复去地讲,整天老调常弹,幼儿总做不到,但是要知道幼儿的自制水平较差,他们的理解和行为常常不一致。即使他们理解熟记了种种规范和要求,有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这样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坚持教育的一贯性。随时抓住苗头,增强训练,不然。好的习惯被破坏后再培养就困难了。
4、 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会饮食、睡眠、如厕,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巧,实行着良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和不该怎样做”的体验和理解,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强化,逐渐养成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幼儿多提供练习机会,切勿“等你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剥夺孩子练习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反复训练中才能习惯成自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T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