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豆腐花

2023-01-03 12:4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说说豆腐花》,欢迎阅读!
豆腐花,说说
说说豆腐花



我随华东五市游旅游团到无锡站,品尝到了正宗的无锡豆腐花。摊主阿嫂将雪白嫩滑、升腾着热气的豆腐花舀进青花瓷碗,根据个人的口味差异,倒入适量事先用香料熬制的酱油,一样一样放入香菜、小葱、榨菜丝、紫菜和虾皮等拌料,滴上两滴手工榨的芝麻油。一碗热腾腾鲜香浓郁的咸豆腐花只要五块钱,一口,不咸不淡刚刚好。豆腐花本身没什么味道,非常嫩。吃完以后唇齿之间,可以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黄豆醇香。吃不饱肚子,却饱了口福。

吃着无锡豆腐花,想起了老家的豆腐脑,一勺一勺地滑进快乐童年。在我的记忆中,老家河北昌黎县晒甲坨乡有吃豆制食品的习俗,豆制品的吃法也有许多种。豆腐脑、小豆腐、老豆腐、豆腐汁等,不一而足。制作豆制品之前,先准备好盛豆汁的大盆,放好葱花、油、盐等调料,再将滚沸的豆汁倒入盆里蒸。我们老家管这种蒸熟了类似于鸡蛋羹的食品叫做豆腐汁(zhǐ)儿,而经过石膏或者卤水点化蒸熟后,盛到碗里再浇上卤汁的食品叫做豆腐脑。郭沫若《我的童年》有这样的句子:雪嫩的豆花——这和豆腐一样的制作,是比豆腐还要简单,还要好吃。让郭沫若念念不忘的好吃的豆花,就是作为制作豆腐的中间产物,即我们老家的豆腐脑。昌黎县地属华北冀东一带,人们的口味偏咸,将豆腐脑热热呼呼盛在碗里,浇卤,加蒜泥、辣椒油、葱、香菜等,趁着热用调羹一勺一勺地吃进嘴里,嫩滑顺口,香辣可口,吃得人们赞不绝口。

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好黄白之术,以大豆为药引,磨豆为乳脂。末了长生之药没炼成,却种瓜得豆,点汁成膏,制作出人间上品豆腐,刘安因此被尊为发明豆腐的鼻祖。和豆腐一样,豆腐脑也是误打误撞而一举成名。相传,一些赶路的盐工,看见店家锅内还慢悠悠地煮着嫩豆腐,便要店主先卖给他们。因为没有充分凝固、无法煎炒,他们便用盐兑水蘸着做下饭菜,不想入口比煎炒过的老豆腐还鲜美。因为其洁白如玉,柔软细嫩,犹如动物的脑髓,故名豆腐脑。 我国北方不少地方喜欢将豆腐脑作为早餐的佐餐,豆脑加炸饼,或者豆脑加油条,成为上班族或者遛弯遛鸟休闲一族的首选早餐。不仅因为豆腐脑入口即化、老少皆宜,还由于它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言其清热散血《食鉴本草》言其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道: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

我最近迷恋于早餐的花样翻新,是否能将豆腐脑翻出新意,再谱新篇呢?我发现豆腐脑和鸡蛋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形态相近,但口味各异。既然如此,将二者融汇,能否成就一种美食新媒体呢?实践证明,我的创新创意具有正确性和可行性。于是发明出一种介于豆腐汁(zhǐ)儿和豆腐脑之间的新美食,暂且叫作蛋羹豆汁(zhǐ吧。其做法简单,易于操作。从早点摊档买一袋豆浆,回家进行二次加工。制作程序为,将豆浆倒入微波炉专用食盒,打12枚鸡蛋,


虾皮、葱花、香油各加少许,重口味者可加精盐少许,然后调匀,放入微波炉内,中火加热三分钟即可。作为早餐的佐餐,做法简便,少时省力,大众口味,别致风味,不妨一试,一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Q5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