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文学语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儿童文学语体特点及教学策略
作者:肖瑶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2期
【摘要】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阅读和学习群体,他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文学是指适合儿童各年龄阶段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审美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儿童文学作品源于儿童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富有情趣,育人于简短的故事描述中,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本文就儿童文学的语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儿童文学教育中存在的特点,进而给出建设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儿童文学 语体特点 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3-01 一、前言
在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体特点和教学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加以明确。
儿童文学的读者指的是0到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包括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等,因而又区分成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我们这里探讨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童年文学。
二、儿童文学创作特点和语体特征
在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及同一些概括性的道德标准相联系的道德感,语言和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针对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渐进性提高,开始运用道德意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个性倾向、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增长,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而且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现现象出发,求知欲增强等等一些心理特点,童年文学的要求是:创作主题要具体、明朗、简单、浅显、有教育意义,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则;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故事性;语言要生动有趣;主人公形象应该是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同龄人形象或名人形象,可以设置一些反面形象,人物事件塑造时,可以少量穿插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主要使用外貌刻画和动作描写;内容上要以表现光明面为主,力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