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社会的影响

2022-12-30 14:38: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欢迎阅读!
影响,社会,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网络社会的影响

作者:毕令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25

笔者以前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2012年《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尼克·比尔顿出于好奇,他进行了一个网络上的陌生人搜索之旅,仅仅十分钟尼克·比尔顿就收集到一个陌生人丰富的信息。甚至通过他正在使用的一个手机软件,可以查看到他清晨晨跑的路线图,这件事让他感到恐惧。事实上,尼克·比尔顿的恐惧,已经属于全社会。在今天,你独处时在互联网做的每一次点击,甚至每一次删除,都被网络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而且存放在我们无法探知的某个服务器角落里,无一遗漏,分毫不差。笔者觉得这似乎是互联网时代的悖论,一方面,互联网给了我们巨大的自由,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并被全世界知道我们获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进步,意味着万事万物都能被追踪。经过追踪,个人信息和行为将显露无疑。在被称为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和收集和储存能力面前,未来的每一个人,在有目的的搜索面前,都无所遁形。

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 一、网络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网络增长了人的知识和韧能.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特征,容纳的信息量极广,能随时为网民提供快捷,先进的信息,有助于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智能的增长。 2.网络发挥了人的创造性。网络营造的是一个自由、民主的虚拟社会。在这里,人人都有发言权,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想看什么想做什么完全由自己作主,他人无法也无权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得到实现,个体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个体的潜能、创造性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3.网络带来了新的人际交往模式。网络设计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或空间,在这种氛围中,网络中人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着人际间的交往,当然,这种交往可能是以某种欺骗的方式进行的,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时空、民族、阶级的限制与束缚,达到了知识、情感、心灵的激励、宣泄及抚慰,有助于人的自尊、自信的培养及人际间信任感的产生。

4.网络改变着原有的价值观念。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冲突,全球化意识即将孕生。全球化带来的将是一个趋于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抛开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真正站在地球村的角度商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间题,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禁毒间题、反对暴力恐怖问题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智能化、技能化的信息媒介,其本身是没有道德人格的。但网络术一旦进人大众传播过程,就会涉及网络道德。目前由于网络管理规范,使得网络必然对道教育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据统计,我国网络总用户中年龄在16----24岁的占网络总用户的一半以上,且绝大多数是青年学生。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道德危机.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黄色毒素、歪理邪说、黑客严重危害社会安定,网络交流的负面影响;等等。 二、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

1.自我中心主义滋长。网络是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绝对自由的场所,任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逻辑进行有悖道德准则的网上游戏。网民是自己的主人。他自己决定千什么及怎样干,网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我利益、愿望、目标的满足与实现。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流行的网络聊天室里,许多网民及部分青年学生是随心所欲地无聊聊天低级趣味天;有人隐匿身份,迷恋性别倒错交友欺诈等有失道德规范游戏。这必然导致人际情感资源的枯竭及人际交往的障碍,陷人自我满足的自我中心主义、

2.道德情感冷漠。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具有直接性、现实性。信网络技术将交往主体置于虚拟共同体中,改变了人际交往的物理空间环境。随着网络的逐渐平民化、大众化,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现实直接的交往的机会将大为减少,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现实的人际关系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的道德心理障碍,产生道德情感冷漠的现象

3.杜会责任意识淡薄。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任何政府、组织、个人都不可能统治占有它,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彻底的控制,在这里有的只是电子信息交流,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任何事,而不必负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一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而且现实中对网上道德失范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即使有制裁也因网民的匿名使之有逃离惩罚的可能。因而,网络德有赖于上网者的道德自律。而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酒于网络社会,甚至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使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抬头,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4.道德价值取向的错位。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它将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联系起来,进行彼此的文化交流、信息沟通,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地球村。在这里,各种不同的文化汇集交织,文化冲突,道德冲突现象非常突出,孰是孰非,孰真孰假一时间很难令人进行清醒的判断。而且,互联网的大多数信息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布的,它们极力推行文化霸权,妄图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发展中国家。而有些人极易受到这种信息的吸引,贪恋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产生民族虚无主义,迷失生活理想。此外,网上还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网上垃圾(色情,暴力信息),而对于那些青年缺乏相应的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的人,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到诱惑,容易产生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网络犯罪滋生。网络具有不安全性,网上的信息极易受到不明身份者的破坏、盗窃及篡改。由于网上操作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网上缺乏相应的信息保护措施,极易滋生破坏欲望、犯罪意识。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有些人破译他人网络密码、窃取、篡改他人网上信息,甚至以传播病毒为乐事,为了贪图利益,他们窃取其他网络用户及某公司、企业的账户,以期从中渔利,给他人、社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们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揭人隐私,毁人形象,甚至于恶意中伤他人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网络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它在大大增强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链接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容易受到木马、僵尸网络、病毒、间谍软件等为代表的恶意木马所攻击。通常利用计算机犯罪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也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犯罪率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而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需要。虽然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技术层面能对网络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德建设在网络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

毕令 1984.4)女, 安徽蒙城县人,本科学历, 中学一级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K6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