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福建省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方案》,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福建省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方案
作者:
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3年第06期
一、培育目标
围绕粮食和我省农业主导产业,选送一批目前在农业规模经营方面居于领头羊地位的农民,参加三年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全方位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市场营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形成我省新型职业农民骨干队伍。学员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育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较高素质,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培育对象首先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种养大户和有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初高中毕业生中择优推荐产生。4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农民可推荐参加大专学历提升学习;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可推荐参加中专学历提升学习。 三、培育计划
2013年省级计划选拔1.2万名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加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免费培育。大中专学历教育所学专业必须是涉农专业,其中大专2000名、中专10000名,课程设置应与学员目前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是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是表明其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学员将接受农业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所要求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专项培训。各设区市应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制定相应培育计划。 四、培育机构
大专学历教育主要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面授、函授、网络教学和实地现场指导相结合,集中面授时间宜选择农闲时间,原则上每个学期不少于15天。对大专学员实行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免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费,并适当补贴生活费。
中专学历教育主要依托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学校、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等农业中等职业学校,鼓励到乡镇设置教学点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送教上门办学方式。对中专学员除享受涉农专业中专学员免学费制度(全省已全面实行),还将实行免书本费、免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费。 五、培育方式和内容
针对学员目前从业现状,分成农村经济管理、蔬菜、园艺、茶叶、农机、畜牧、水产等专业,应以提升学员实际能力为重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并将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教程有机结合。应创新教学方式,以自学函授为主,面授实践操作为辅,鼓励运用现代传媒开展网络教学,鼓励送教上门。学员通过系统培训,应能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农业实用新技术,并通过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生产成本核算等课程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员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职业资格四级(中级)。 六、学员选送办法
参加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学员通过推荐产生。省委农办牵头,会同省农业厅、海洋渔业厅、林业厅根据产业规模经营发展水平拟定分产业推荐条件、培育人数,确定省内相关农业大专院校培育任务。各县(市、区)农办负责辖区内大中专学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推荐、选送及后续跟踪管理与服务,原则上在该产业经营规模、农业“五新”应用居于全省前列的专业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自愿的前提下优先推荐。各设区市农办将各县(市、区)农办推荐的人员汇总后,大专学历培育对象经审核后转报省委农办,由省委农办会同有关厅局确定人员名单后再推荐给相关大专院校,中专学历培育对象原则上就近就学,福州、漳州、三明、龙岩、南平的学员由本设区市农业中等职业学校负责培育,省农广校要着重在没有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区市开设教学点,组织培育工作。省农广校与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配合各县(市、区)农办参与中专学员的推荐、选拔工作。相对于涉农高校农业专业应届毕业生返乡务农较少的现状,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且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群体中推荐产生,确保经过大中专院校专业培养之后的学员能够真正回到农村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 七、培育经费
省级财政设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经费,每年1000万元,用于补助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学杂费、书本费、考试费及部分生活费。 八、配套优惠措施
今后将在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农业主导产业推行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将作为准入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业补贴、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D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