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民军队立规矩——法纪初创》,欢迎阅读!
人民军队立规矩——法纪初创
作者:汤家玉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年第8期
法纪,人民军队制胜的法宝。1927 年10 月毛泽东等领导工农红军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开始了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人民军队怎么建设,靠什么建设,突出地摆在党和红军领导人面前。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以及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马列主义的引领下,红军把严明的法纪挺在前面,立规矩,守法律,惩贪腐,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开了人民军队法纪建设之先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0 周年之际,本刊特邀请三位部队专家就党和红军在江西的法纪建设撰文解读。
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没有严明的纪律,军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我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就非常注重法纪建设,从而保障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
毛泽东率领红军上井冈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军纪。在井冈山西南荆竹山上一个叫“雷打石”的地方,就是当年毛泽东立规矩的地方。当时,队伍初建,成分比较复杂,有小资产者、工人、农民,也有学生、俘虏,还有无业游民。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旧的习气还没有清除,新的纪律还未建立,作风涣散,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1927 年10 月22 日,毛泽东率领部队离开酃县水口,快速向井冈山挺进。那时候,因为战斗连遭失利,又没有根据地立足,部队不得不冒着暑热、拖着伤员病号连续行军,士气十分低落,真是特别困难的时期。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部队到达了江西遂川大汾,就在大汾突然遭到一股反动地主武装的突袭,一番战斗后部队被冲散了。这时,战士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他们走着走着,远远望到前面路边有一片老乡的红薯地,大家便吆喝着蜂拥而上,用手使劲挖起红薯就吞吃起来了。红薯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栽种范围很广。这一切毛泽东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天,毛泽东率团部和一营的二连、特务连到达了荆竹山。夜深了,毛泽东还没有安心睡下,他还在思考当天红薯地里发生的事情。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引起了他的忧思。由此他想到,部队如果要在井冈山上扎下根,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发展,在残酷的斗争中打败数倍于我的敌人,就必须改掉现在的习气,把群众关系搞好,而这要靠严明的纪律。毛泽东夜不能寐,他反复思考的是一支军队初创时期的重大问题,也是这支军队保持人民军队本色的核心问题。
第二天一早,天气很好,在朝霞的映照下,层峦的山峰和密密的树林显得分外壮丽清秀。毛泽东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准备向井冈山中心区域进发的工农革命军战士讲话,乱哄哄的三四百人,顿时肃静下来。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马上就要上井冈山安家了,大家一定要行动听招呼,处理好和群众的关系,脱离了群众,我们就站不住脚,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接着,毛泽东向全体指战员宣布了三项纪律: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要归公。后来,红军给红薯地的主人留下了一张道歉的纸条,还留下了一些钱作为赔偿。虽然吃几个红薯看似小事,但体现的是一支队伍的纪律性。当时,我们的旗号虽然已经改为工农革命军,打的是五角星加镰刀斧头的红旗,但部队的服装样式与旧军队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旧军队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是抓夫、派差,拿东西不给钱,动不动打人、骂人。老百姓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革命队伍不是旧军阀部队,不随意侵犯群众利益。
1928 年1 月5 日,工农革命军攻占了遂川县城,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中共遂川县委和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针对队伍出现的新问题,对部队加强了纪律教育, 提出了“ 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为什么要上门板?因为当时部队所处之地都是相当贫瘠,再加上国民党严厉的经济封锁,更是雪上加霜,各种生活生产物资严重缺乏,冬天连棉衣都不够,战士们只能穿着破旧的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哪有褥子可以铺,所以当时部队住宿时,常借用老百姓的门板作铺板,上面铺上干稻草。而各家的门高矮大小不一,以往借群众的门板睡觉,部队撤走时不物归原主,一大
堆门板混在一起群众不好找,或者是还的时候常常拿错,群众没法上门板,还得再去找回自己门板,给群众带来了麻烦。于是就要求指战员借谁家的门板不仅要还回去,还要将门板上回去,才不至于搞错,群众也不会有意见了。关于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解释道:“ 损坏老百姓的东西, 一定要赔偿。虽说‘打破旧缸赔新缸,新缸不如旧缸光’,但赔总比不赔好。”毛泽东提出的纪律合情合理,简明扼要,大家很容易接受,并且也容易做好。
1928 年4 月下旬,朱毛会师成立红四军后,部队供给相当困难,严重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某团三营司务长因诈骗群众被处决了,这一案件的发生使毛泽东意识到,规矩虽然立了,但是官兵们还没有把这些规矩深深刻在脑子里,也不是很明白为啥要照做。于是,他指示军部在小井办了一次小展览。这次展览设在小井的一个店铺里,展览上没有照片,也没有多少文字,只是摆了一些战士和百姓常用的东西。讲解员通过摆着的一把军号和几根针、几条线、几个红薯、几双鞋子、几块银圆等等,来具体说明“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和它的重要性。通过一块门板、一捆稻草、一个破坛子、一个破碗……向战士解释上门板、捆稻草、损坏东西要赔等“六项注意”的具体内容。随着展览的举办,一首“红军纪律歌”也在部队中唱响:“上门板,捆稻草,房子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这些话,看似朴实无华,这些事,看似简单细碎,但却反映出了工农革命军与那些剥削阶级旧军阀的本质区别,树立起了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新型军民关系。
一次展览、一首“红军纪律歌”在全军产生了强烈反响,从此,部队面貌大为改观,靠着这些铁的纪律,红军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1931 年,国民党30 万大军对我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主力红军被敌人压迫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我军决定从敌人合围的间歇中进行穿插。夜深人静,在离两侧敌人不到十里的地段,3万红军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没有透出一丝亮光,整整两个昼夜,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群中穿过,胜利进行了反击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写下了“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豪迈诗句。面临数倍的敌人,我军能够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就是因为我们有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严格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号令未出,必须按兵不动;号令一出,不能裹足不前。这样我们才能在残酷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红军区别于旧军阀部队另一个标志,就是确立了一条重要的纪律—— 官兵平等。1929 年12 月下旬,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由《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病兵问题》等若干决议案组成,规定官兵平等,保障士兵的民主权利,尊重士兵的人格,纠正打骂士兵等旧军队的管教方法。红四军前委当时就注意到,红军中很多军官来自旧军队,有很多不好的旧军阀习气,这不仅严重影响到红军自身的形象,而且也影响到了战士的战斗热情。
古田会议召开前,有一个连打人现象很严重,“不打不成兵”的谬论很流行,致使官兵之间的关系很不和谐。军政主官打士兵是常事,全连正副排长以下官兵,没有被打过的寥寥无几。连长何忠,30岁左右,身体挺结实,嘴巴宽大,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一样,是在旧军队中干过多年的老行伍,也经常打人整人,而且还有很多怪论调和怪办法。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少数排长、班长也经常互相打架和痛打士兵。古田会议结束后,上级发来“禁止打人、废除肉刑”的文件。何连长对文件内容非常反感,当场大发脾气,把文件扔得老远,涨红着脸骂道:“他妈的,当连长不让打人,还怎么干,我不干了!”何连长约束士兵的办法就是打骂,认为不打骂,士兵就不会听话。得知何连长的这种情况后,为了使他思想有彻底的改变,党组织上门做何连长的工作。由于何连长害怕被批评,偷偷溜掉了,结果好几次找他都扑了个空。后来见了他,没有处罚,而是耐心地和他讲:“国民党和一切反革命军队迫使广大士兵为他们卖命,采用的是欺骗、打骂的手段,而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我们是由劳动人民组成的革命大家庭,在
这个大家庭里,不论干部、战士一律平等,都是革命战士,都是阶级弟兄。”党组织如此宽宏大量,何连长深受感动,他真诚表示以后再也不打骂士兵了。
随着古田会议确定的纪律在各部队逐渐落实,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提高了,反对打人、废除肉刑的风气逐渐形成,从此,官兵关系更加融洽,战斗、扩军、筹款、做群众工作等各项任务的完成,都变得更加顺利。官兵平等不仅体现在了不打骂战士,而且要求官兵待遇平等,各级指挥员与战士同甘共苦。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都要同吃一锅菜,“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住一样的茅草房,睡一样的干稻草铺设的门板床。1929 年9月1 日,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引用了红军的一副对联:“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初红军立下的这些内外纪律,就是我们革命军人播下的种子,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这些铁的纪律让我们人民军队永葆青春活力,不变色,不变质,为人民军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责任编辑/ 马永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C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