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必要性

2023-05-21 15:3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议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必要性》,欢迎阅读!
必要性,品德,阶段,开展,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议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必要性

作者:左雪明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6

摘要: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开设引发了广泛热议。而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养成良好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教学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修养;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6-02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被广泛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帮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修养。然而这门新课程的开设,却让习惯了文化学习的家长们摸不着头脑,有些家长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孩子们多学习一点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打好基础知识。其实不然,家长们在看待这门课程的时候往往过于片面,有的家长并没有考虑到该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还处于空白状态,判断是非的能力几乎为零,同时也往往容易被引导和教育。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刚好能为老师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往的小学课堂中,缺少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时候,小学老师往往只会从口头上告诫学生什么事情是错的,不应该做;告诉学生什么行为又是对的,应该得到赞扬。然而这些口头上的对错并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小学生的思维刚好处于活跃的阶段,往往很多事情转眼就会忘记。而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开设,为小学老师引导学生搭建了一个更有效的平台。老师在教会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的时候,可以设定某些特定的场景来刺激学生主动地记忆和反思这些场景,这种画面感十足的教育方式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在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也能够反应得更加敏捷。

除了设置某些特定的场景来教会学生判断是非外,还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名人的励志小故事,来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例如,老师可以在这门课堂中讲起飞机的由来,莱特兄弟小的时候只是穷苦的放羊人,然而贫穷和劳累并没有打倒他们,反而让他们萌生了飞行的念头,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终于在长大的时候发明了飞机。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学生人生应当有个梦想和目标,这些梦想和目标往往会对人生起着关键性的指引作用、只有拥有梦想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梦想是动力、是翅膀,能够带着我们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为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提供更加有效的平台。 2.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从未中断过,其中也包含了大量有关道德修养的理论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更有义务将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的道德文化修养更好地传承下去。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将思想品德放在前面旨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悟、提高和发展思想品德。

老师可以根据思想品德与社会的课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入手,为学生举出几个品德修养高尚的例子。例如礼让部分,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虽然很想吃梨,但还是把大梨让给了他的哥哥和弟弟,借着这个例子告诉学生我们一脉相承的祖先都可以做到的礼让,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到。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一样,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时也会遇到"口说无凭"的尴尬,这时老师可以灵活一点,在这门课上开设一些趣味的表演环节,给学生分配角色将一个个传统故事表演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在讲解道德小故事的时候,将身边的典型例子代入其中,让学生在听完传统到的小故事之后再决定在这样熟悉的环境中应该怎么做。例如,老师在为学生分享了关"诚实"的故事之后,告诉学生做人要诚实,然后再举一个现实中常见的例子,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如果突然发现自己卷子中有一道错题,而老师没有看到你会怎么做?是诚实地告诉老师,还是自己偷偷修改错误的答案?这是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在讲完诚实的相关知识后正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诚实"二字的含义。之所以建议用传统文化知识来诠释道德修养的相关理论,一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相关事例较多;二是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举两得。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在思想品德与社会的实践类课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语言的灌输,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锻炼。我们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看成是道德修养理论课的实践,是让学生将道德修养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道德修养的内涵。例如,这门课程在组织春季踏青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附近的公园踏青赏春,在中午野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和引导学生进行食物的分享,带领学生创造一个更融洽的班级氛围。然后在野餐结束环节过后,老师再观察学生是否有乱丢垃圾的行为,有没有同学会主动的清理垃圾。然后将同学们召集起来,把这两种行为进行对比,告诫学生乱丢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坏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乱丢垃圾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也要引导其他学生能够向捡垃圾的学生学习切实从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找其他老师来帮忙搭档,演几出戏,点名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临场发挥。例如,老师可以多找几个搭档排练出一场关于排队领取饮料,但是有人等得不耐烦跑来插队的戏码,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也站在队伍中,观察学生在看到别人插队时的反应,是会制止插队的人,还是会跟着插队的人一起插队。老师可以从参与的学生中挑出几个典型行为进行对比,借此机会为学生示范最标准、最有礼貌的行为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能锻炼和培养学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灵活度极大,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置许多环节来帮助学生感受现实社会中应有的道德修养行为,从这门课程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9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