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的开凿读后感

2022-09-01 10:45: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的开凿读后感》,欢迎阅读!
通波,开凿,大运河,千里,读后感
“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的开凿读后感

今天听邓小南老师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时才意识到原来在我等凡夫眼中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其实一直被低估了。

运河开凿并不始于隋,但隋修运河的动作最大,意义最非凡,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难怪有史家认为隋运河是一件“罪在当时,利在千秋”的工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因其有力的户籍管理政策及对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富大大增加,成为“富隋”,短短两代积累的财富一直用到唐代仍有富余。这也为隋修运河提供了物质基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隋的富是国富,民穷。

隋代开始开凿的大运河,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可以说,大运河是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定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条河,而且是一个涉及交通、水利地理历史和生态等诸多方面的文化长廊。直到今天,大运河仍与民生国运须臾不可分离。

在中国大地上流淌着的大运河,是促进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大动脉。在白居易、欧阳修、孟浩然等唐宋元明清诗人的心中,大运河又是一条诗歌之河。新近出版的《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大运河古诗词三百首》《唐宋帝国与运河》


不约而同地聚焦绵延3000多公里的大运河。本期光明悦读以大运河为主题,对话作者和学者以解读这条生命线的古今悠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