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诗》,欢迎阅读!
叩响颗颗童心漾起片片诗情
----小学低段儿童诗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中华民族是习惯了用诗词来表达与记录的民族,古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文脉相承,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今有无数现代诗意境深邃,感人至深。的确,诗歌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它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此被誉为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
儿童诗是童心与诗美的联盟。儿童诗是儿童的心与大千世界的对话,是孩子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与教育者的对话,是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儿童诗充满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性。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积极倡导诗教,并身体力行,一生创作了许多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说:“诗歌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因此,我觉得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儿童诗写作引进课堂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从小感受诗,喜爱诗,写作诗,用诗歌来倾吐自己的心声,用诗美来熏陶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并且,只要我们打开现行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语文实验教科书,你会发现,儿童诗已开始在字里行间轻盈地舞蹈,一二年级教材中,儿童诗已占阅读总篇目的42%。多么振奋人心的42%,这说明我们的编者(包括教育专家、文学家、一线教师等)都越来越相信,儿童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语文学习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了。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儿童诗,发展儿童诗,我们义不容辞。在近两年的低段语文教学中,我遵循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读写结合”,利用儿童诗对学生进行语感及写作教学,现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阅读,叩响颗颗童心
阅读,是儿童进入诗意境界的第一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得先深入了解。因此,童诗的教学,也应该是从阅读欣赏开始,我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读的氛围,让他们涵泳在优美的、充满童真的诗歌王国里。
1、以图助读,引领孩子走近儿童诗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在拼音教学中就安排了许多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儿歌,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的情趣美。《比尾巴》、《过桥》、《小白兔》、《月儿弯弯》、《秋叶飘飘》……一首首小诗不仅以它纯真的童心、盎然的情趣、天真的言语感染着孩子,更以它色彩鲜明、新颖感人的插图吸引着孩子。一年级的孩子刚接触文字,插图便是他们与课文的媒介。插图用得活,引得妙,孩子的感官受到刺激,生活经验得到激活,会让他们一下子接纳课文,情感也会迅速调动起来。孩子们看了,读了,喜爱了,课文读懂了,情感也丰富了。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一组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图,让孩子们说说在图中看到些什么?之后我又说:“江南的风光是多么美啊!树木是那么茂密,禾苗是那么翠绿,小鸟唱得那么好听,小鱼游得那么欢快,想不想跟着诗中的小朋友一起坐上小竹排去游览一番呀?”顿时学生兴趣大增。从孩子们边读儿歌边洋溢着的笑脸中,我知道这些生动的图画不仅让他们接触和内化了那些生疏的语言,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语感。他们已不知不觉地打开诗歌的大门。
2、引荐美文,奏响孩子心中的韵律
如果说是课文中的众多小诗成功地开启了孩子们走向诗歌的大门,那么一位位儿童诗人的曼妙之笔又深深地拨动了孩子们至真的心弦。“树枝想去撕裂天空的,/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摘自顾城的《星月的来由》)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纯真的追寻!《腰带》中“咦/是哪个调皮的小鬼/给大山系上腰带?//
噢/原来是一条小山路”,俏皮的比喻,奇妙的想象,读了怎不让人感到非常神奇?仿佛那青山绿树间蜿蜒曲折的窄窄山路真是哪个调皮伙伴给系上去的呢。再如金波的《蓝萤火》:“那时每一个夏夜凉爽如水/常常会飞来一只只萤火虫/那幽幽蓝光很美很美/映照着我第一个童话梦//我拥坐在外祖母身边/……”
在儿童诗人的笔下,河水是诗,小桥也是诗;蓝天是诗,月儿也是诗;花朵是诗,秋叶也可以是诗……一首首儿童诗以它生动活泼的内容、有趣的情致、优美的节奏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指引他们去读这样的诗篇,无疑就是送给孩子们最美好、最永恒的礼物!因此我隔天就在黑板上出示一首儿童诗,早读课上挤出十分钟时间来赏析背诵。我相信天长日久细水长流的熏陶会让孩子们和儿童诗更亲密。
3、诵读入情,增强孩子丰富的语感
儿童诗具有丰富、律动的音乐性。台湾林文宝先生在《儿童诗歌研究》之《儿童诗歌的特质》一章中认为:儿童诗的特质就是音乐性。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听觉上的感受,即是诗歌丰富的音乐性,而这也是诗的语言读来具有自然美感的要素。儿童诗更是如此,诗中精心设计安排的节奏、韵律、反复、摹声等,均增添了诗句本身的魅力,令人琅琅上口、爱不忍释。而让孩子感悟诗的这种韵律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诵读。教学中,我对诗歌内容没有过多的解释,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朗读上。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表演读……充分的诵读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儿童诗丰富的音乐感,学会了分行,学会了按韵律的感觉断句停顿和重音。 (二)、创作,漾起片片诗意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孩子们是多情的、敏感的、好奇的,他们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乃至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他们这些天真的想法,如果佐以引导,可能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童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指导孩子们写童诗的。
1、模仿创作,体验诗人的快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写童诗更应如此。对刚跨入学校大门不久的孩子来说,“仿写”无疑是一座通往“创作”的桥梁,它降低了孩子们写诗的坡度,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是提高孩子童诗创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比如学了《谁和谁好》,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在美妙的大自然中,还有谁和谁好?熊颖超写出了这样的诗句:“谁和谁好?/树和泥土好。/小树来安家,/泥土敞开怀。//谁和谁好?/鱼和水好。/鱼儿跃进水,/浪花笑哈哈。//谁和谁好?/云和太阳好。/白云爱美丽,/太阳巧打扮。//谁和谁好?/我和同学好。/课间十分钟,一起玩游戏。”
再如,读了小诗《为什么》,爱玩的刘乐就写下了另一首《为什么》:“小鸟真好/张张翅膀/天空中自由自在/妈妈不会骂它//小鱼真好/摆摆尾巴/河水里游来游去/妈妈不会骂它//为什么/我一跑出去/妈妈就骂我‘淘气包’呢?”
2、有感而作,激发创作的热情
一天下大雨了,魏有晟小朋友灵感突现,写出了:“下雨了/下雨了/小蜗牛说/我不怕,我不怕/我把房子带来了。//下雨了,/下雨了,小荷叶说/我不怕,我不怕/我的雨伞备好了。//下雨了/下雨了/小树说/我不怕,我不怕/我的衣裳更绿了。//下雨了/下雨了/稻子说/我不怕,我不怕/我的果实更饱满了。”诗歌虽短小,读来却感清新活泼,情趣盎然。由此,我想到一句话“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的,用慧眼捕捉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才能写出真挚优美、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诗。
这之后,我把这首诗介绍给全班同学,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羡慕的小脸,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只要善于观察,用心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诗。许多孩子豁然开朗,《看云》、《小白鸽》、《摘橘子》等一首首洋溢着儿童生活气息的童诗纷纷涌现。
3、启发想象,丰富孩子的内心
读一首好诗,往往让人余犹未尽。学完《听听,秋的声音》,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秋天有着各种美妙的声音,那你能想象一下秋天有哪些色彩?有些什么味道?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我又告诉孩子们,听声音、看颜色、闻味道可以只凭感觉,可是要写好小诗,就必须用心灵的眼睛去看它们,只有打开“心眼”,张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写出更美更有活力的秋天。之后,孩子们写出了一首首精彩纷呈的小诗。如《看看,秋的色彩》里这样写道:“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大雁姐姐说:/秋天是蓝色的/瞧,秋天的天空像海一样蓝。//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蚯蚓弟弟说:/秋天是金色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小鸟妹妹说:/秋天是红色的/枫叶就像火红的火把。//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说:/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就像一幅绚丽的图画。”此外还有《闻闻,秋的味道》也有许多不凡之作。在这里,让孩子感知秋天、培养语感不是唯一目的,主要是通过感知启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休闲而作,让表达成为习惯
开辟多方阵地,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是营建孩子热爱诗歌、乐于创作心境的重要方法。二年级起,我就在班上开辟了《童诗乐园》,小诗人们渐渐地让写诗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闲暇之余,有灵感就吟诵,有感觉就动笔写,有作品就让老师修改,而老师一发现有灵性的作品就公示,发表一篇就在评比栏给以“一颗星”,以此激励写作热情。自此,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心灵的每一次律动,都可以在诗作中寻到它的足迹,这时,诗便成了表达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例如,谢晨昱的《月亮的遐想》:“月亮,月亮/为什么你白天总是看不见你的身影,/是不是你害羞不敢出来?//月亮,月亮/为什么阴雨天夜晚总是躲在家里/是不是怕雨水淋湿你的衣裳?//月亮,月亮/为什么你有时明亮,有时阴暗/是不是你故意和我们捉迷藏?
再如,熊颖超的《星星落下来了》:“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星星落下来了//星星落在草丛里/有了星光的照明/小虫们的晚会多高兴//星星落在树林里/有了星光的照明/小动物们不再害怕猛兽的偷袭//星星落在院子里/我把星星串成一串星星链/送给最亲的妈妈//星星落在我的枕头边/成了一盏闪闪的灯/我在这盏灯下读书//星星落在我的裙子上/我全身闪着银光/啊,多么神奇!
诗是朦胧的月儿,诗是快乐的星星;诗是心灵的火花,诗是想象的翅膀;诗是清风,诗是晨露,诗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孩子生活在诗意中,孩子的心将充满灵性,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儿童写诗,诗写儿童。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让我们打开小学作文教学的另一扇门,引导学生用心关注生活,用诗表达生活,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有着历史渊源的诗意国度里诗意地栖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0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