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护好肚脐得健康

2022-12-31 13:5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养生:护好肚脐得健康》,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肚脐,健康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常被养生家誉为保健养生要塞《厘正按摩术》中说:人身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曰天枢,又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神阙,又名气舍、维会,为任脉所生,系连胞宫,而任脉与督脉,冲脉同出胞中,为一源三歧,具有总领诸气血的作用。神阙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管理人体诸经百脉,因此脐与诸经百脉相通。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有从阴以补阳之功,且该穴联系命门,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会元针灸学》对神阙穴进行了深刻的描述: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天枢、肓俞,上有水分、下脘,下有阴交、气海,脐居其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成胎时,先天脐带如一莲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开的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传,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名曰神阙。



神阙是任脉的要穴,任脉总领人一身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肾脏,所以神阙为经气的汇海,乃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古人向来很看重肚脐,素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之说。肚脐内通五脏六腑,外为风寒六淫之门户,它具有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有培元固本,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由此可见,肚脐在人体是非常重要的。

一、揉按肚脐



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风寒等六淫的侵袭。


二、艾灸肚脐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肚脐上3-4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薰烤,施灸部位呈现温热舒适感时,固定不动,连续灸2030分钟,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不论何种慢性病,多宜灸此,以助元气矣。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可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半小时以上,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可以改善老年人血液变化指标,提高老年人骨密度。



三、药物敷脐



治疗风寒感冒:白芥子3克碎成细末,将药粉放入脐内,暖水袋隔布外熨脐部,取汗出。

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治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治呃逆:选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治脾胃虚寒型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中药敷脐注意事项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y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