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该放手时就放手

2022-08-20 12:54: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该放手时就放手》,欢迎阅读!
放手,育儿知识
该放手时就放手

近年来,笔者发现三岁邹曦左右幼儿入园时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七、八月份招生期间,父母来园为父母报名时热情高涨,远报名人数远远已经超过招生人数,但九月份新生来园时,没过几天,人数入园人数便降回报名人数的60%

原因何在?针对此问题,笔者做了较详细分析的调查

原因一:由于孩子前几天几日入园时哭闹不止,双亲父母的心就软下来妥协不送了。打算到3岁或者3岁半再送,有这种想法的父母20%

原因二:有些父母带孩子入园时,还没送进班里,就看到班里孩子又哭又闹,小班三个老师一起上,使出浑身解数左哄右劝、一个人怀里甚至抱着四、五个,还是不能平息、哭声此起彼伏,由此便认为到幼儿园毕竟不如普遍认为在家里“一对一”或“多对一”服侍得那样周到仔细。而且家里有老人带,自己工作也不忙,还是等孩子大一岁再说吧!这样的情况占10%

原因三:有些父母是打算先把名报上,分好班等第二年春天四班天暖和再送,这样的情况占10%

幼儿入园哭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孩子在23岁期间,生活全都在父母长辈的照料之中,一旦离开这个温暖、熟悉的环境,就如同离开母体的婴儿会“哇哇”啼哭一样,真的会有哭闹现象,这是适应新生环境的一个非常的过程。幼儿园教师和父母应该协调一致有机配合,让幼儿尽快的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以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游戏各环节尽快步入正轨,可父母一看到幼儿哭闹或认为孩子奈莱就“望园止步”,老人家对对孩子们的关爱关怀体现的可谓“无微不至”,这岂不是失去一次让孩子尽早学会适应环境的机会吗?23这个人生发展关键期可是稍纵即逝啊!

至于幼儿送托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现在有关教育专家大声疾呼:婴幼儿教育应从零岁开始。人的一生中,智力的70%、情商的培养、


个性和性格的养成、行为习惯培养等等在三岁前大多已形成。现代人有句话尤为确切:从小看大,三岁至老。极为重要可见三岁后后的幼教育至关重要。

笔者还了解到一些离开家到外地住宿无法上高中的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买基本的生活日用品,不会整理自己的床铺、有的生病连吃药都打针都得父母护送去等等。

某报纸报道: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由于自理能力太差,必影响成绩,母亲只好辞职陪读。

去年夏天,由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组成的草原探险活动在内蒙古进行。时值当地令人震惊的高温,整个路程十分艰苦。当地随行人员看到日本小孩瘦小的身体却背着与其不相称的行李,想要帮忙,当即遭到严词拒绝。而同行的中国孩子却叫苦不迭,不断打手机向父母诉苦。

中国镇上孩子的娇生惯养,早已有目共睹。不仅手不能提,肩不

能扛,有不少女孩因为上学放学车接车送,甚至连脚也越慢不能走了。 草原探险夏令营里中国孩子的表现父母令人失望,不但不是意外,相反却是必然的。平常吃不得一点苦,耐不得半点劳,难道到了探险里就会吃苦耐劳了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讲的并非只是种庄稼。

其实早在1992年,也是在内蒙古,也是草原探险夏令营,日本孩子与中国孩子就有过较量,结果是中国孩子赢下了。12年后的再次较量,我们的女孩为什么还是一个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这个起跑线到底绿茵场应当是什么样的“线”呢?这个结构性问题不搞清楚,只怕更会输在终点线上。

看到上述这些情况我们不由感慨万千。有人说:中国的把孩子像鸟一样养在笼子里,长大以后还希望他们像雄鹰一样博击长空。这句话还不够真切吗?


记得小时候,时常看到母鸡带小鸡玩耍,把找到找到的小虫带回小鸡跟前,或“咯咯”地把小鸡叫过来吃到,那种母性的关爱也体现的极具,可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母鸡一反常态,开始用嘴啄小鸡,不让小鸡靠近,不让小鸡吃自己身边的食物。人们说,母鸡劫走小鸡是不让小鸡依赖母鸡,让小鸡自立、适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 母鸡对小鸡的爱是硬下心来驱赶,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整体表现得“心太软”,有许多的不放心,不放手。长此以往,其的造成的必然是儿童成为成人后的失落发及父母变成老年后结果自是恨!奉劝天下为人之父母者:该放手时就放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q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