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并快乐着 教师随笔》,欢迎阅读!

教并快乐着 教师随笔
儒家的大师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他是在讲:“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我国是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度。战国时就有人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主张(《礼记?学记》), 把教育放在了建国的首要地位;在学制上提出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等做法。人类社会开展到今天,教育依然成为头等大事。近年来,考入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大,就充分说明了这一趋势,甚至有人远涉重洋去攻读“洋”博士(此过程在我国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即使在偏远的 ,“再苦也不能苦教育”是人所共知的“口头禅”。一个家庭,只要有一点点条件,也要供养孩子们读书,充分说明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在这一点,西人远不如我们。
但是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此非名圣之言,亦非古语遗训,而是本人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我们的学生农村地,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也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上进者。这样,一旦到了新的环境,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是很重的,事事都要争第一,比拟关注论文的发表,而对怎么做人,怎样做社会有用的人,是不太关心的,表现在对于集体的事情没有人愿意牺牲点时
间。如果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也是那么短视,那么急功近利,学生可能文章写出来了,也毕业了,但到了新的岗位,一些“致命”的缺陷还会暴露出来,这样社会、国家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就不能实现。要培养学术大家,就必须从如何做人开始教育。由于我在社会上兼职多,了解的信息多,尤其是本人的性格是能够讲一些真话,社会责任心是永恒的,一个科学家如果不能讲真话,那么他写再多的文章也是无效的。
这里,不妨在抄录一段研究生院一位不知名的同学在网上对我们这一做法的评价。“书本永远是死的,而如果能将书上的东西讲活,并赋予新的内涵,使学者能够感到心与心的相通,并悟出人生的道理,那么此人必为当之无愧的贤师。所以,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可见,师者那么当自强不息,诲人不倦,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做人。而如果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不懂教学之本,无有真诚之心,那么必会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学做人,这关乎万物苍生,关乎人类命运,不可不思,不可不察,不可不做! 慎之,慎之!!”
但现在教师一提到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我们要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不要进行盲目的攀比适当的生活预期,可以激发人们的潜力、斗志,最终体会到来之不易的幸福。但盲目的攀比,那么会使人应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败感,最终远离幸福。其实,从幸福感知的角度讲,幸福与收入、地位并不显著相关被攀比者尽管看起来收入高、地位高,但他未必比攀比者幸福。我们经常只是一个设想,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m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