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教育“新”在哪里?》,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教育“新”在哪里?
作者:文龙玉
来源:《出版广角》2014年第13期
《新教育》 朱永新 著
漓江出版社2014年5月版 定价:29.80元
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把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拔除人性中的恶,滋养人性中的善,无论到了什么时代,这些都不可能改变,因为这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理论上说,所有层次意义上的改革都是破旧立新。“改”是部分修正,“革”是彻底清除,都针对“旧”而言。而所有 “旧”的东西都是因为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而才必须要“破”然后“立”。这是常识,是通例。但常识有时靠不住,有通例则意味着有例外,教育改革就是鲜活的例子。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则是这些例子里醒目的一个。譬如“新教育”的具体内涵,朱永新认为——新教育也是“心”教育,是相对于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心灵的教育”;新教育还是“幸”教育,让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享受教育的诗意,享受智慧的快乐;新教育更是“信”教育,这里的“信”是信心,是信任,更是信念。是“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这样的观念我们是那样熟悉,是的,我们的老祖宗千年来一直专注于此,它和我们的历史一样老旧;但我们对它又那么陌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遗忘它们已经很久很久。学校里本来教的是“学生”,可我们已经习惯只会教“考生”了。如此看来,“新教育”提倡找回缺失的心智教育的“旧”依然很“新”,因为在任何时代,人的生命教育永远都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当然,“新教育”的公民教育在古代不可能存在,因为在那时只会存在“臣民”教育。在教育理念上以“旧”为“新”,亦即回到教育的原点,恢复传统,同时注入新时代的要求。此为“新教育”之第一层“新”。
实验对象的全面性,此为“新教育”之第二层“新”。教育就施受的环境而言,有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类。“新教育”主要针对学校教育,部分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其他种类教育一样,都由三个要件构成: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而这一切又都在学校中进行——即教育环境,自然地,“新教育”的“新”必须也只能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第四章“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中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为总论,总论以下,对教育者,以“新教育的教师发展”进行专章讨论,具体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几方面共同论述教师的发展和成长的生态环境,用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的教育者除了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还有科研作品的数量要求,本书又有“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一节以论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终端产品,本书着力最大,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据此建立,本章之发展论、行动论、潜力论、个性论、崇高论、和谐论,语语皆从学生着眼。新教育之“新”,一句话归结到其宗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实验手段的可操作性,此为“新教育”之第三层“新”。例如第十一章“新教育的每月一事”,从一月到十二月,分别以“让我们学会吃饭”“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一起去种树”“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学会扫地”“让我们学唱一首歌”“让我们玩球去”“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封信”“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示例,事事举手可做,且不仅停留在做什么,还深入地说明为什么。此外,晨诵、午读、暮省的学习方式,以及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十大行动,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
其中特别援例常丽华老师及其“农历的天空下”之古典诗词课程。这位年轻教师带着她的 30 多个孩子,在近5年的时间里读了 500 本左右的图书,其中许多书是学生与家长共读的。常老师每天给家长写便笺,用诗一般的情感和语言诠释诗。从2007 年冬天的农历冬至日开始,她领着孩子们用唐诗宋词、音乐图画穿越了整整 24 个节气。常丽华老师的学生会写诗歌、散文、随笔,她也成为《中国教育报》评选的 2008 年度中国十大读书人物。
任何一种理论无论架构多么精密,角度多么新颖,衡量它的都只有“效果”二字,“新教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实施几年,所以有了用实践检验其真伪的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新教育”的效果体现施受双方,具体地说,效果之一是让教师在教改中享受快乐。教育改革的主导者是教师,既往的教改却往往忽略了主导者,而重在怎么改课法,普遍着力于技术层面。“新教育”的“新”在于效果之新,让教育改革不再成为教师的负担而是享受,特别是,教改不再是讲课比赛表演技术,而是轻松高效的实践。效果之二是让学生在轻松中成人成才。既往一提素质教育,便以为和考试相对立,这是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担心的现实问题。实践证明,“新教育”不以题海战术为手段,不仅和考试不矛盾,而且对考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新教育接受缺点列举法,在修正中成长,在批评中丰富。当新教育实验最初在苏州地区取得了素质和考试双向成功之后,拭目以待的外省市学校立刻蜂拥而上,谁都想抢上新教育这趟车,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把学校从应试教育的泥沼中拯救出来。
说到素质教育,近年来全国上下极力宣传。往往一个事物需要发指示下命令搞得很热闹的时候,也就是它最匮乏的时候。什么是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对素质教育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然而,多年来,我们的很多教育者眼里只有“分”,目中无“人”。很多地方喊出了“要光明正大地搞应试,理直气壮地抓分数”,学校的任务全部指向考分。人们普遍担心:应试教育培养的短视和高分低能的学生,如何应对21世纪科技经济的挑战?教师如何培养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质上,素质教育就是与应试教育对立提出的教育观。甚至可以说,素质教育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矫正应试教育的偏差,就是要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结果等方面,对应试教育的流弊进行全方位的矫正和肃清。
分析一下素质教育,我们不难得出它的要素有:第一,素质从属精神品格,需要内化;第二,素质源自个体觉醒,需要主动求索;第三,素质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单边行动。比较这三个要点,与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新”不谋而合,完全可以通过新教育的“新举措”来落实它们。新教育的“新”,某种程度上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朱永新教授认为,当尘封的理论被重新打磨出来,付诸实践,它就是新的;当空洞的理论变成现实的向导时,它就是新的;当陈旧的理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时,它就是新的。新教育的“新”,“新”在鲜明地提出要营造书香校园;“新”在要实际倡导学生的成功体验,“新”在明确指出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鉴于素质教育只是一个倡导,一个宏观的方针,还缺乏具体落实的措施;那么,强调行动研究、担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新教育应该当仁不让地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把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拔除人性中的恶,滋养人性中的善,无论到了什么时代,这些都不可能改变,因为这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理由。而这些是应试教育所无法关注的核心。笔者2006年接触到新教育实验,惊诧于其强大的感召力,这是一种让人神往的鲜活的教育方式。笔者策划了《走近最理想的教育》。2009年,经与朱永新教授商量,将《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分化为《我的教育理想》(增补本)和《新教育》。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发展,《新教育》每年修订,日渐成熟。如今,《新教育》重印近20次、修订5版,全国有43个实验区、2000多所实验学校的200多万师生加盟。“新教育”队伍的日益扩大,足以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深思:怎样做素质教育,怎样做真教育。 (作者单位:漓江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k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