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班种植案例分析 种豆豆》,欢迎阅读!
![豆豆,大班,案例分析,种植](/static/wddqxz/img/rand/big_55.jpg)
大班种植案例分析:种豆豆
活动背景:
在“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听了《小刺猬和小伞兵》的故事后,对种子的传播方式引起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觉得植物妈妈的本领可真大,能依靠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妈妈的怀抱,到别处去自由自在的生长。有的靠风、有的靠水、有的靠小动物,还有的靠自己。这时,孩子们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我们能不能也来帮助植物妈妈传播种子呢?于是,种豆豆的游戏就此产生了。 实录1:
有了这个种豆豆的提议以后,怎样才能完成这样一个活动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杰说:“我知道,种豆子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个花盆和一些泥土了,我们家里种的花花草草都有一个漂亮的花盆的”。可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自己亲自种一颗豆豆,哪来这么多的花盆呢?正当大家伤脑筋的时候,哲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诶,我们教室里不是有很多做游戏用的酸奶盒子吗?还有好多用完的橡皮泥罐,这些不都能派上用场的吗?”经他这么一说,孩子们纷纷到玩具橱中找起这些废旧盒子来,以代替种植所需的花盆。
哪些东西是能够让我们种植的呢?这时,孩子们想到了各种豆类的种子,如黄豆、赤豆、蚕豆、花生等。因为《小伞兵和小刺猬》的故事中说道,只有让种子埋在土里,它们才能长成真正的蒲公英和小苍洱。说着,孩子们就开始自己动手种植起来。
孩子们拿起小铲,小心翼翼的将泥土装进自己的小盒子,挑选一种豆子洒在上面,然后又拿起小铲帮豆子盖上一层薄薄的被子,最后在浇上水,算是大功告成了。 反思:
种植活动需要材料的准备,鼓励幼儿尽量使用一些废旧材料(如:酸奶盒、橡皮泥罐等替代花盆),让孩子初步形成环保的意识。 实录2:
由于是孩子们亲手种的豆子,所以他们也特别上心。每天已有空就要去自然角看看豆子发芽了没有,见到干了就浇点水,个别孩子甚至一天叫好几次水。到了第三天,孩子们见豆豆还没出来,就用小手去挖土,想看个究竟。我发现后连忙制止:“小苗虽然还没钻出来,可是种子在土里已经发了芽,你这样挖,碰伤它就会死的。”等到了第四天,那些一天浇好几次水的孩子过来说:“老师,我的豆豆怎么长毛了,还能发芽吗?”我一看,原来是由于他们的水浇得太多,从而导致他们中下的豆豆都发霉了,再也长不
出来了。看着他们难过的样子,我还是没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请他们在仔细观察几天,看看其他孩子是怎么照顾自己的豆宝宝的,方法和他们的一样吗? 第五天后,许多孩子们种的豆豆陆陆续续破土而出,他们高兴极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依旧天天浇水、观察,每长出一片叶子他们都会兴奋地向我报告,同时他们学会了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种子发芽后的生长过程。还有的孩子就直接在豆豆攀爬的架子上记录每天的高度,看着它们一天天长高,长大,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时,我将孩子们聚到一起,请那些种植成功的孩子交流一下他们的经验。姝说:“我每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帮我的豆子浇水,还让它晒太阳呢!”婷说:“我的盆子里有的时候会有几根杂草,我看到了,马上拔掉它们,否则我浇下去的水会被它们吸走的。”这时,那几个先前跟我说豆子长毛的小朋友似乎明白了什么,站起来跟我说:“老师,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我的水浇得太多了,而且也没好好的晒太阳,才会这样的,我还想重新种豆子,行吗?我一定能让这些豆豆长成真正的豆子植物的。”听着孩子们的话,我高兴极了。 反思:
1、在活动中渗透情感的教育,把“关心植物、关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融入到活动目标中。
2、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及责任意识,因为从种下去到发芽长成一棵植物,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孩子们在这期间,无间断的照顾着他们自己种下的豆子,是需要一定的毅力的。
3、当孩子们失败后,他们能通过观察和谈话,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并有勇气再次尝试,这种品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今后如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k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