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随笔:横看成岭侧成峰Word 文档

2023-01-18 09:4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研随笔:横看成岭侧成峰Word 文档》,欢迎阅读!
教研,看成,随笔,文档,成峰


“讲教育科研故事”征文比赛:

内容提要:

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自己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读书学习程。

没有十万字的阅读,不会有万字以上的文本的写作成就。每年坚持万字以上的诵读,更有广博的教育文集和人文自然科学文本的阅读,更兼对于教育细节的关注和实践、对于自己身心的不断的改善调整和提升才有几乎天天都在撰写的坚持。

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历程,我的教育生命的成长,就是以读写作为自己腾飞的双翼的。

教研随笔:横看成岭侧成峰

昆仑中学 赵成峰

我是千万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是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的一名教师,普通得让人弄不准自己的名字,以至于有人喊我程(成)老师。我对于教研随笔看法,真是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我喜欢撰写教研随笔,认为:创作教随笔的过程,就是帮助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过程。

一、一篇教研论文

我在国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十篇以上的文章,从严格意义上算不上真正的论文。或者字数偏少,更多称为“豆腐块”;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却缺乏普遍适用的意义;有些则纯粹是知识性的。

但是在我的心中,分明时时处处都在酝酿着一篇论文——是关于学生和自己的,是关于一个人一辈子成长过程的。

有人说过,一个作家一生中实际上一直都在撰写一篇文章,就是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解读和践行。从严格意义上讲,一个教师的教育科研,实际上只有一个命题,那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每一篇教育随笔的撰写,都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过程。素材的提炼,就是反省和自我引导,写作就是一种文化的浸润和拓展延伸。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优秀的教师,就要立足教育科研这片学校教育生活的沃土。

二、良好教研环境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名校长要善于引导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走出教育倦怠的困境。

2004年,学校正好在搞一个“学案引领,分层教学”实验。作为当时分管教育科研的许修军副校长,常常要与参加实验的教师交流实验进展情况。同在一办公室,耳染目濡,喜爱写作的我不禁萌发了撰写教研随笔的愿望。

许校长常常与我们就这方面的问题倾心交流:从写作素材的捕捉、提炼、文章的形成和投寄,当然更常常涉及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涉及到一些教育管理文化导向的深层问题。

许校长后来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区组织的校长培训,及时把最新的科研动态教育教改政策传达到每位教师心中。

正是这种浓厚的教育氛围,我积极参与撰写教研随笔,有了很大的受益。



1




教育教研活动中,校长提出人品第一的理念,提出了自信自强的理念,要坚持像魏书生那样阅读思考,那样拥有事业心,勇于创新,人人都能做魏书生。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学校教研环境渐入佳境。先后有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校长被评为淄博市十佳优秀校长,有三位教师被评为区“十佳优秀班主任”和“般阳名师”,有两位教师分别参加了市区师德报告演讲,有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文学社团在教育中的特有功能”“学案引领、分层教学等市区级优秀课题顺利通过市区验收并结题。学校的励志操系列活动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微课制作活动等等,走在区县教育活动前列。

教科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呼唤深层次文化教育科研结伴同行。作为一名教师,犹如置身学校教育科研大地上的一株小草,深深感受到“难报三春晖”的遗憾。这种遗憾,是一种号角也是前行的巨大动力。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育人的过程,就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只有这种心灵火花在碰撞中的不断激发,才有实现个性的真正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内心不够强大,感到优秀文化浸润和提升自身的必要。

三、知行合一真教研

翻看着曾经发表的省级以上报刊的“论文”《中国地图之最》《诗歌中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中的“怪”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人水争地”最突出的区域——行蓄洪区》让新的教育理念在传统文化中寻根》我为文狂》“假作业”和“180道题”《莫让标准成为一种桎梏》等。

只有自身经历过的,只有深深触动自己灵魂的,才有可能去打动编辑和读者! 2008年以后,我的教研随笔就没有在正规杂志上发表过。不是没有写,而是写得更多。有些时段,几乎每天都写一篇。这些文字更多的指向内心深处——或者说对于优秀的编辑和更广大的读者而言,那还是一种文化的雏形,并没有自认为的那种影响力和穿透力,尚需要几年或者更多时间和实践的历练和提升

不知谁写过这样一句话,我非常欣赏:“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教师这个职业,说白了,就是千百普通职业中的一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从事职业的人却有贵贱分别。说不普通,就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在接受着一种来自学生心灵深处和社会现实的教育

孔子崇拜的卫国大夫蘧伯玉,49岁了,常常闭门思过。我现在也过了49生日不久,自己的心胸智慧与古圣先贤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诵读一卷经典文集,燃起一缕心香,与大自然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让生命在这个大熔炉里,接受冶炼受和锻造,不是一种纯粹的幸福吗?

这个时候缘于心灵深处的随笔不是为了发表,是为了更好的做回真正的自己!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iY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