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权力之路

2022-11-05 06:27: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普京的权力之路》,欢迎阅读!
之路,普京,权力
普京的权力之路

昨夜,普京归来。只是这一次,即将年满60的这位铁汉脸上挂着泪痕。

对于政客的真情流露我一向不认真对待,更何况是普京这位权术大师。苏联解体时,这位克格勃特工连续三个月没能给家里带回工资,窘迫至此。但随后的8年他竟乘着克格勃为其准备好的权力电梯一举打入莫斯科中枢,官至安全局局长、总理。从病夫叶利钦手中接过权杖后他携昔日克格勃折冲了又一个8年,最终于2008年步入巅峰,如日中天。可在万人仰望之际他竟将别人扶上权位,开始垂帘听政。当他宣布回归竟意外地遭遇了民众的强力反对。可当全世界都在猜测普京是否遇到麻烦时他却重装上阵,有惊无险地回归大位。

这是一出精彩的权力大戏,能在里面担纲主角的人必是权术大家。

权力之路

回顾上世纪90年代那个充满了动荡却又不缺少传奇的时代,有这样几支力量在政坛冲突对抗:瓦解苏联的民主阵营、叶利钦为首的中央行政权力、卢日科夫为代表的地方权力集团、久加诺夫为核心的共产党势力、企图掌控权力中枢的寡头集团。向下看,还可以看到由昔日古拉格囚徒演化而来的、遍布整个俄罗斯的黑手党势力。而如果向中间看,便可以看到唯一的一支与上述诸种势力都有联系并且勉强上得了台面的一支力量----克格勃。

苏联解体后,克格勃在整个俄罗斯开枝散叶,每一股势力的背后都有一位昔日克格勃。他们为各自主人经营着保安公司,利用往日的人脉操纵种种技术手段掌握政敌的大量丑闻,成为那个混乱政坛的幕后智囊、打手、管家。简而言之,昔日只有苏共委员们才能享有的这支力量如今分散到了诸侯各自的密室之中。

所以,不难想象,这支力量可能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最终胜出,成为只建立了选举民主却尚未实现自由民主的俄罗斯重新一统的支柱力量。普京就是这样胜出的。其实,与他同时代崭露头角的克格勃还有几位,但只有他成了总统叶利钦信赖之人。他在安全局内驱逐了其他势力的克格勃幕僚,从而一统克格勃,这是他权力之路上最坚实的一步,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登上总统宝座之后,普京开始了大肆攫取权力的历程。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为军人们涨了工资,同样的事情他已经在担任安全局局长时为克格勃们做过了。当战争胜利,普京驾驶战机视察格罗兹尼,军威大振,民望高企。以至于日后那位在伦敦被暗杀的前克格勃特工利特维年科所写的那本揭露普京"导演"了一场爆炸来为这次战争提供出兵借口的书被许多人所接受。这场战争确实是普京累积政治基础的又一桶金。

接着,出击尤科斯,打掉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的媒体集团,将油气产业和媒体掌握于自己手中。他手中的刀就是克格勃,而代管理这些产业的也是同一批人。然后,他用油价高企之后赚得的大量石油美元为普通百姓提高了工资和福利,俘获了民心。特工和军人们已被他收拢,油气提供了财源,媒体控制了舆论,美元换来了民心,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挡普京了。

曾在普京权路中起到了重要提携作用却最终被他赶到伦敦去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曾在普京崛起之前用区区几个月时间建立了名为"统一"的政党,该党在议会大选中异军突起。当普京已然黄袍加身,他想起了这个党,将其纳入麾下,并将其整合为"统一俄罗斯党"2007年,该党获得普京支持,强势的推出了"普京计划",遂于当年赢得议会大选,在450席的杜马中豪取315席,掌握了修改宪法、弹劾总统的绝对权力。

普京至此已然如日中天。

普京的体系

黄袍加身之时,普京的权力体系已经臻于完备。实际上,这套体系既是政治的,也是社会的,也是经济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的。

在《世纪大拍卖》一书中作者弗里兰描述了90年代初时以丘拜斯和盖达尔为首的青年改革派们如何争分夺秒地在公有制的腹地开辟出私有制的新天地。而普京的到来在西方媒体那里被视为一场隐性的"天鹅绒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何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普京在经


济上实施的"再国有化"。今天,在曾经实施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私有化实验的这个国家里,国有经济的比重已经重新上升到了60%"国进民退"的问题在这个国家同样现实。

更加重要的是,这股庞大的国有经济是围绕着普京来转的。为什么在这次总统大选中"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和昔日阿森纳主将阿尔沙文都被列入普京选举代表行列中,因为就像前苏联一样,俄罗斯当下的体育产业是由政府资助的,欧洲足坛的大黑马泽尼特背后站着的可是俄罗斯头号国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而直接控制这家企业的正是包括米勒、祖布科夫等人在内的普京一系列心腹之人。为何众多偶像团体会在普京的造势集会上演出?因为掌控俄商业演出半壁江山的正是普京密友科瓦廖夫。那首自弹自唱的《蓝莓山》正是普京在科瓦廖夫主办的晚会上所唱的。中国与俄罗斯谈判东部石油项目时总是绕不过一个名叫谢钦的人。此人是俄罗斯油气产业的"灰衣主"。在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时他在其办公室外坐了好几年,担任贴身秘书的工作。当然,谢钦另一个身份是前克格勃。所有与俄罗斯进行武器贸易的国家也绕不过一个叫切梅佐夫的人。此人是"俄罗斯技术"集团的掌门,俄军工产业半壁江山均由其控制。当然,其另一个身份是普京密友,前克格勃。

普京在圣彼得堡时曾创建一个""集团,与另外几名股东一起经营。而在其当上总统之后,这些股东竟然一个没落全都成了俄罗斯顶级权贵。其中一位名叫科瓦尔丘克的大富豪如今已是俄罗斯新一代寡头中的代表。区别于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布拉莫维奇这些人,新一代寡头均为普京亲自扶持并且与普京过从甚密之人。

科瓦尔丘克手中有一个"俄罗斯银行",这些年这家银行风生水起,已经是俄罗斯数一数二的大银行。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斯科银行"。几年前,这家银行也曾十分辉煌,但却在去年一落千丈,突然被查出大量坏账。原因何在?"俄罗斯银行"背后是普京密友科瓦尔丘克,而"莫斯科银行"背后站着的是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去年卢日科夫被罢免,这家银行随即被查出大量坏账。岂止一个"莫斯科银行",卢日科夫一倒,他那个"俄罗斯第一富婆"巴图琳娜手下的商业集团也同时遭遇困境。

文化产业里,普京另一个重用之人苏尔科夫扮演着苏共意识形态官员的角色。常常可以听到的桥段是,克里姆林宫一通电话,某电视台或某报社的某个节目或报道就不能再上了。打这个电话的便是苏尔科夫或其属下。在俄罗斯曾经有一本小说频频被搬上舞台,并广受追捧。它艺术水准很高么?不。原因不过是苏尔科夫被认为是这部小说的主人。艺术界人士彼此心照不宣地捧场,以博取苏尔科夫在其他问题上的首肯。

这便是普京营造的体制,上面介绍的只是冰山一角,这套体制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至于其他的一些现象,比如年轻人中有背景人往往比真才实学者升的要快、地方上的官僚联手用种种手段剥夺私人产业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等等,都是这套体制固化之后衍生出的政治社会经济上的奇怪现象。

有了这样一套体制,普京的权力便也就稳固下来了。

反抗浪潮

但问题是,有了体制,就肯定要分体制内与体制外。看看俄罗斯的政党,在媒体口中,进入杜马的俄共、自由民主党和公正俄罗斯党统统被称作"体制内党派"。这些年来,在种种问题上这些政党表面上对普京的"统一俄罗斯"进行对抗,但暗地里却不乏合作。前年发生于小城安加尔斯克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当时俄共议员在该市杜马里占了绝对多数,而市长是由议员们直选的。结果当选的市长居然是统俄的成员。

体制外的政党便是由涅姆佐夫、米罗夫、卡西亚诺夫等反对派成员领导的右翼党派。普京这些年着力吸纳了俄共为首的左派,自由民主党为首的民族主义势力,但唯独对右翼政党持打压态度。原因是90年代时,右翼势力,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瓦解苏联的民主阵营经历了严重的失败之后已然积贫积弱。既然他们无法对普京构成威胁,那么普京也就没有必要吸纳这支力量。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支力量会在狭窄的生存空间中迎来中产阶级爆发的春天。

在普京的体系以及战略环节中,唯独缺少适宜中产阶级生存的土壤。中产阶级有财力,但是普京的"国进民退"让私有经济生存困难。中产阶级有能力,但再有能力也敌不过体制下的"背景"。中产阶级想创业,但是地方官僚们残酷的"剥夺"让许多年轻人无法迈出这一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YV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