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2-10-27 05:16: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欢迎阅读!
医学院校,途径,高等,有效,开展
浅谈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今日财富》20098月供稿文/孙丽红 刘志勇 郝春红 牟新博

[导读]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

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 1991年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内,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其宗旨在于提高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掌握创业基本技能 [1]。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挖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潜力,而且对于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另外,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我国大学校园创业热潮的呼唤以及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2009年中国内地高校毕业生数将达到 610万,大学生毕业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就业形势严峻,自主创业必将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选择。目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复杂性和生命科学的严肃性,导致医学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显得十分薄弱,课堂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医学生的就业面更加狭窄。因此,将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生的系统教育中,无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是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开展的创业教育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该从以下几环节着手。 一、高等医学院校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首先需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将创业学纳入课程设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可聘请社会知名企业家作为高校兼职教师,开设创业讲堂、论坛、现场模拟会等等,形成权威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和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 -心理 -社会人文社会知识进入学生课堂,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知识结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说医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创业所需的主要知识,只要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课程的内容、结构及课程之间的构架进行合理的规划,教学重心从过去的知识传授提升到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度上来,必将极大地提高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高等医学院校除了增加课堂知识的培训,同时应拓展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当地知名企业进行沟通,形成创业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现场学习 二、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定位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本身,还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整个社会、学生家长。传统观念中,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觉得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到一个工资高、地位稳定的职业。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看,绝大多数人在选择就业去向时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或者能挣到大钱的地方,或争过“公务员”这座独木桥。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情态不允许人人都当公务或到理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经历一个就业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扩大就业的要求。医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式进医院、考研,很少人能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通过创业教育,使这种观念逐步打破,自主创业成了众多学生未来走向的重要选项。

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定位是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首当其冲的内容。创业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应贯穿与人的一生。学生应学会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自由性,充分认识个人利益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勇敢地到最能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地方创造自己的事业。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全面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困惑问题,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业,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做出更大地贡献。

三、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点燃创业热情 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在人格特征上有明显的依附性,缺乏自主意识。因此,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新生入校后,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方式,使他们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以及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唤醒其创业意识,点燃其创业热情,引导他们既注重挖掘自身潜能,同时做好自我谋职、自主创业的精神准备,转变传统择业、就业观念,树立自立创业同样可创造辉煌人生价值的观念,积极地学习求职就业,学习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鼓励他们进行科技创新,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给予一定的创业项目指导。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利用所学的知识,可供选择的创业项目范围如开办养老机构、开办家庭护理服务中心、开办月嫂服务中心、开办健康咨询网站、开办培训班,口腔专业学生可以已开设自己的口腔诊所为目标进行“创业型就业” [2],通过此类引导激发医学生的创业意识。 四、根本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情商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可开展自我识、自我激励、学会控制情绪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从事兼职以获得更多的社会阅历,有意识培养自身的领导、组织、应变等各方面能力。 (二)注重逆商培养

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由于缺乏挫折承受准备,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担风险,这容易使人半途而废。因此,医学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逆商培养作为着力点,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增强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培养责任意识

勇于承担责任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唯有具有责任心,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80后”大学生个体展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意识,他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表现较为积极,但对家庭的责任、自我的责任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对本群体责任意识的评价相对较低 [3]高校应对这一问题,需要从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实践环节、营造责任教育氛围、建立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 (四)培养全局意识,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创业是向社会展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因此要具备打长期持久战的准备,为了事业的长远发展常常需要牺牲眼前的小利,创业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运筹帷握的大局观。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创业设计比赛来激发护生的创业热情,从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笔者所在院校每年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很广如英护输出培训班、孝子贤孙办公室、寿光蔬输出公司等等。学生通过参加此类比赛,可以有效的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从创业项目选择、融资到如何经营、管理都需要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S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