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减负”和“提质”的一些思考

2023-07-25 12:3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减负”和“提质”的一些思考》,欢迎阅读!
减负,思考,一些
减负提质的一些思考

摘要:减负提质的关系很微妙,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我们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要减负必须先提质,只减负是不能提质的,提质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要提质不能只靠简单的时间加汗水,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索方法,需要主管部门合理的引导,更需要社会的支持。

关键词:提质;减负;教学质量

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发出减负的号召,要求教育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而是要优化学生的合理负担,必须保持定力、遵循规律。云南省教育厅、发改委等部门也联合印发了《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期能从政策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并给家长、社会一个方向性的指引。 一、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近年来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观,越发深入人心,而对减负提质从心底来说大家是赞同的,也愿意积极地去学习、实践、探索,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对学生造成的深深的伤害。我个人认为减负提质一词的顺序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将减负作为提质的前提,这样的说法似乎是有些片面的。减负很容易,只需一纸文件,和有效的措施及监督。而提质则是需要教师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上一定量的学生课业练习,长期的积累,才能可能奏效的。因此将减负放在提质之前,我们的减负提质工作就很容易变成只减不提。因此减负提质的关系因该是先提质减负,如果我们只盲目减负,不去扎扎实实的研究和实践提质的方法,那就是对所有学生不负责任。因该的是将教学质量真正提高了,再去为学生减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正确的开展。 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无数种,也是老师们在不断探索的。就事来论既要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同时又要保证质量不下滑,甚至要提高,看起来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平时的学习和培训中有很多介绍,可归纳为几点:

1.建立教师培训提高的长效机制,逐步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的工作弹性很大。教学是否用心,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逃不脱一个共同的客观标准检验,就是自己的学科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减轻负担的同时提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业务素养提升,对一所学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选择合适的较强教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不能照搬经验,也不能一刀切,应视个人情况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手段等。但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提高课堂效率。高效率是提质的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应尽可能加大课堂容量,适当提高课堂传授知识密度,密度过小,教学过程松弛,则浪费时间,难于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果。其二,追求精讲精练。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高效,教师要多动脑筋,精心优化教学过程,要重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其三,实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根据其能力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全班学生都得到了有效的学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其四,加强课外辅导。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


既要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学习中的困难,缩小差距。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味时间加汗水,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教法学法得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也得轻松,这样学生负担自然就不重,质量自然也会提高。这也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必走的路子。加强教学研究,除了教师自身努力,学校因该负起更大的责任。如发挥学校教研组、骨干教师作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开发校本教材等,都必须有学校的参与介入才能顺利开展。

3.改革评价模式,选择合理途径。在落实减负工作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模式是倍受争议的。在分数至上的评价体制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无疑是一纸空文。新课程提倡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教师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转变。这种转变是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但不能让这种转变不能再是简单的将学生分数变为ABC或好中差,更不应再是将学生成绩当作虽不唯一但仍是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的标准,不能再让分数束缚师生的手脚。我们老师不可以考核评价自己,但我们可以探索一些开放性的学生评价模式。用好学校的素质教育手册,还有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评价方式。

4.积极参与主管部门的系统性的培训和课题研究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减负提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不能置身世外,单纯的制定相应政策,然后检查下级部门执行情况。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的教育信息教育理论教育资源等,比起一线的教师相对要丰富得多。而既然要求教师要减负提质,就应给予教师相应的理论依据等的支持,使教师最快的融入到减负潮流中,找到减负提质的方法,帮助教师解决难题。譬如举办一些相关培训,介绍相关材料,启动一些相关课题研究,并将子课题划分到学校参与研究;最后举办沙龙论坛,各学校一同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等等。 三、怎样真正减轻负担

1.坚决落实上级政策。从国家教育部到县教育部门都曾下发过关于减负提质的文件,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地方的教育政策是每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认真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法。各级文件是站在国家,民族的发展上讲的,而具体到我们的学校教师身上,有些条款难免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左。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减负提质实施细则。在这其中校领导的态度也十分重要,领导对减负的理解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工作,有领导理解为:减负只是手段,提质才是目的。也有领导理解为:减负只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我们并不是认为谁讲的对或不对,而是想说,同样的课时量、课业量,在不同学校、不同素养学生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负担量也是不同的。不同区域的教师对减负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的,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就不能以统一标准来要求,因为有些农村学校本来就没有课业过重的情况,还要求减负,那教师还怎么上课。

3.社会的参与。任何改革历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何况减负这样关乎国家未来的大计,更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据了解在减负之后,学校是不再为学生订购教科书以外的辅导书了,但市场上的辅导书却炙手可热,常常出现断货的景象;禁止了学校、教师办辅导班,而私人家教、小饭桌、专业辅导班市场却空前繁荣起来。学生虽在学校没有或减少了家庭作业,但回到家里父母却害怕孩子


作业没了贪玩,给买了比以前更多的辅导书,孩子又扎到作业堆里了。更让教师害怕的是,学生在家自己做的作业,无论对错,没人批改或者是翻看答案写的,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极其恶劣。可见减负决非是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否则将会成树欲动而风不起的情形,减负工作就会事倍功半。

4.给教师足够空间。一提到减负,人们的眼光就盯上了老师。还会有人到学校暗访调查,好像是学生作业多了,书包重了,教师就违法了一样。社会因该给予我们老师一些空间,毕竟我们也是人不是神,我们不能更改教育政策;不能取教育选拔,只能站在一线教好学生。其实真正的减负是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如果学生喜欢学习,哪怕学习一天到晚,学生依然快乐,这样的学习又能说是过重的负担吗?

减负提质重在政策的宣传与把握,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关注,并切积极配合行动,形成合力,学校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落实;教师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家长密切配合学辅导;社会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多方面的通力协作,相信最终创可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R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