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与李清照婉约词的比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轼与李清照婉约词的比较
作者:董鑫波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2期
摘 要:由于对婉约词的热爱,我在课后阅读了大量相关宋词后发现,苏轼作为一代名家,其写作风格虽已豪放派出名,但是经课后学习发现其所做的婉约词甚至更甚于豪放词之作品,只是缺少对其婉约词的欣赏和发掘。细品苏轼婉约词之写风可与史上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相媲美。但由于二位作者所处时代的跨度、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性格的差异,致使二者风格又有些许不同之处。下面我就基于高中生的视角来赏析比较二者精美的婉约词。 关键词:苏轼;李清照;婉约词 1 苏轼与李清照婉约词的分析 1.1 苏轼所作婉约词赏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歌。他主张“以诗为词”,这相较以往的词的内容可谓是有了极大的开拓之举,让词的内容活起来了。并且这种主张让词从内容上也就是根本上解脱以往朝代对词体裁的格套限制,更为灵活多变。他还开创了豪放词风,堪称豪放派之祖。但当你深入了解苏轼所遗名作,你会发现其所作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所有名作的十分之一,更多的是凝重、洗练、抒怀的婉约词。
其中《江城子》可谓是婉约词代表之作,以此篇先来欣赏下他的婉约词之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诗中刻写了苏轼与亡妻梦里相会,文笔极尽细腻缠绵、凄婉哀伤、以情动人。与李清照那般凄凄惨惨戚戚,可谓是同病相怜,但他的字里行间又透着一股孤绝的男性阳刚之气。即使苏轼所作《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巅峰豪迈之精绝,但其中仍透着婉约的情韵。因此他的婉约词就如同细水绵绵不息般沁人心脾、深入骨髓。 1.2 李清照所作婉约词赏析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最为著名的女词人。同苏轼一样,她所作诗歌多为婉约词风,是婉约派典型代表人物。
作为古代千年一遇的大才女,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诗中善用白描手法,并且枪对苏轼“以诗为词”,强调词的音律协调。因此基于此点,她的词读起来清爽直白而又不乏流转如珠,朗朗上口,富于声律之美,创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易安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中《如梦令》可谓是其争议最大,但又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代表之作。“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诗作于李清照早年时期,看似随笔一挥,不加雕琢,富有自然之美;但细细品味发现词中暗藏玄机,句句饱含着深意。
因此莫谈苏轼即为豪放,李清照之作必为婉约。于婉约词风中二者可谓是各有千秋,并相互影响。
2 苏轼与李清照婉约词的比较 2.1 对女性形象描写的异同
对于青春的少女的描写,苏轼和李清照的婉约词各不相同。苏轼在蝶恋花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少女从春色渐渐消退中联想到自己不顺利的爱情经历,用“风雨送春归”“无计春留住”这样的情景,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了一个因爱情不顺而心事重重的哀怨少女形象,使人不禁怜惜且感到悲伤。李清照的婉约词就不同了,她的少女诗一般都以自己作为第一视角。大多描写的都是自己早年的亲身经历,塑造的也大多都是天真活泼、热情果敢的少女形象。在中年妇女的描寫上,苏轼笔下的花蕊夫人就是其代表。苏轼笔下的花蕊夫人是温柔如水、安静贤淑的,她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是含蓄而内敛的。苏轼对于中年妇女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她们对于爱情的坚贞以及举止的典雅端庄,而李清照则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中年妇女,突出自己对妇女的感受和想法。
2.2 对表现手法的异同
在诗词的表现手法上,苏轼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即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出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少年游》中“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则是通过用典的表现手法,通过“画梁”和“双燕”这两个典故来丰富诗词的内涵。而李清照在婉约词中经常使用的是设问的手法。“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和“吹箫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就是典型的例子。其通过设问的表达手法主要就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情感抒发和语气表达,从而突出自己心中的苦闷与无奈之情。 2.3 词中写作风格的差异
苏轼和李清照婉约词的写作风格也各有特点。苏轼的婉约词的风格除了婉约词原有的委婉含蓄,还有一种清新脱俗、高雅纯正的感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体现了苏轼高雅豪迈的风格。而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则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其早年,她的词大多都是清新欢快的,像浣溪沙中“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就将少女的娇羞和欢快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其晚年,受战争影响,她的词风大多是悲伤愁苦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她与丈夫被战乱所分开而产生的哀怨心情的真实写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 语言特色上的差异
在语言特色上,苏轼最出名的理论就是“以诗为词”,这充分丰富了其诗词的内容,使其诗词中包含了世事人情的方方面面。而且苏轼的词的语言格式上不单单是采用“词”的写法,而是集诗词、散文、汉赋、书信等形式于一体,这使得他的诗词更具有观赏性。“以诗为词”的提出表现出了苏轼激流勇进、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他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诗词创作模式,开拓了婉约词创作的新形式。而李清照婉约词的最大特色就是“词别是一家”,这完全不同于苏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她主要注重的是词的声韵美,例如《如梦令》中写的“应是绿肥红瘦”以及《一剪梅》中所写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表现出了其语言的清新脱俗和自然优美,且句式对具工整。可见李清照对于文学语言的运用与推敲都已经十分熟练,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3 结束语
纵观苏轼、李清照婉约词之比较,我发现诗词之造化可谓无穷无尽。两位大家可谓学富五车,激励我对学习相关科目产生了很高的兴趣。而高中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时期,是我们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好各项课程的同时,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努力的方向,清楚的认清自己,挖掘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时刻保持一颗谦虚求学,刻苦求知的心,向两位古代诗歌之佼佼者看齐,走向心目中的理想殿堂。
参考文献: [1]宋词. [2]美文鉴赏.
[3]浅谈李清照与苏轼的词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P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