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之梳理

2023-05-02 23: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美学史之梳理》,欢迎阅读!
美学史,梳理,西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方美学史之梳理

作者:包淳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29

摘要:本文论述了从希腊罗马美学开始直到20世纪初期的西方美学发展演变历史,以求梳理清楚西方美学的发展脉络,更好地学习美学。 关键词:西方美学发展脉络

首先是希腊罗马美学,时间截止是公元前6——公元6世纪,这期间的美学家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派、贺拉斯、普洛丁等,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的美学思想有数的和谐,以数的和谐解释宇宙的构成,创立了宇宙美学理论;强调艺术中的比例,并为黄金分割比例作了理论基础。德谟克利特持有原子论美学观,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空虚,他的原子指不可分割的、内部充实而没有空隙的、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虚空指审美对象存在的背景,他还提出了艺术中的激情、灵感与对智慧的观照观点。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苏格拉底进而用德尔菲神庙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将希腊人的审美目光转向自身。苏格拉底认为美和善在内容上是相同的,在形式上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存在领域。1[1]柏拉图著名的理式论,认为世界分三种:理式世界,是先验的、第一性的、唯一真实的存在,为一切世界所自出;第二种是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理式世界的摹本;第三种是艺术世界,模仿现实世界,他强调美本身不是外在的性质而是实物的内在内容,还提出艺术灵感论,认为艺术创作需要天才。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存在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中,强调秩序,著作《诗学》是西方第一部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作品,其中提出了模仿、悲剧过失说、净化说等。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时间截止是2——16世纪,代表美学思想有教父美学、拜占庭美学等,这期间的美学家有托马斯·阿奎那、但丁、阿尔伯蒂、达·芬奇、等。伪狄奥尼修斯属于拜占庭美学,他认为美善统一、光产生于善、光比美更具有精神性,还提出象征理论托马斯·阿奎那属于经院美学,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即整一或完善、恰当的比例或和谐、明晰(明晰是中世纪形而上的光的理论向审美属性的生成。但丁的名篇《神曲》也正体现了光的美理论以及发展了象征理论。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直接继承者,但在社会理想和价值取向上,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文化为己任。众所周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概念,但是文艺复兴也承认上帝,承认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不同于中世纪,它对上帝作了泛神论的理解即上帝存在于自然和万物中。文艺复兴美学肯定人体并肯定女性裸体的独立审美价值。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美学和文艺复兴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希腊美学的对象是无个性的宇宙,中世纪美学的对象是有个性的人格神(人格化的神)即上帝,文艺复兴美学则个性、主体以及主体对自然的征服占据首位。希腊罗马美学中也有个性因素,只是对它的评价很低,占统治地位的是对世界的本体论方法(研究存在的学问就是本体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艺复兴美学过后再看一下17——18世纪法国、英国、德国及意大利的美学,17世纪是理性主义时代,而18世纪的欧洲是启蒙运动时代。法国是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指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主义精神,17世纪法国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传统,以复兴希腊罗马为己任,所以称新古典主义,代表美学家有笛卡尔、高乃依等,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理性主义。高乃依对净化说进行阐释,认为净化的作用在于培养道德规范,提出三一律即戏剧中情节、时间和地点的一致律,新古典主义者往往把三一律当成金科玉律,而高乃依却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17世纪法国爆发了古今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古人高明还是今人高明。英国是经验主义,代表美学家有培根、霍布斯、夏夫兹博里、休谟等,经验主义否认先验理性的存在,以精确的经验材料为基础,通过对经验材料的合理加工,制定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既可以表现为唯物主义又可以表现为唯心主义。培根认为自然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经验和实验是认识的手段。休谟提出审美趣味必然随着主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认为趣味无可争辩,但是普遍的审美趣味也是存在的。18世纪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但是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代表美学家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伏尔泰的审美趣味理论认为审美趣味分为良好的和低劣的、健全的和歪曲的,这种差异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卢梭18世纪音乐美学作出了贡献,把简洁、自然和表现力作为评价音乐的主要标准。狄德罗把美分为外在于我的美和关系到我的美,他所理解的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两者的统一。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美学家有莱布尼兹、高特舍特、鲍姆加登、温克尔曼、莱辛等。鲍姆加登把认识论分为两种:低级的感性认识论和高级的理性认识论,前者是美学,后者是逻辑学,主艺术的法则是模仿自然。莱辛的《汉堡剧评》指出了当时的宫廷戏剧迎合封建贵族的趣味、利益和需要的危害性。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末期德国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提出直觉的、直接的知识的理论17——18世纪意大利美学中产生了巴洛克流派和新古典主义流派。新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式艺术中形象的奇异游戏巴洛克戏剧使悲和喜的混合合法化,正与新古典主义相对立,新古典主义在其本质上是规范性的,巴洛克则相反。德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形成了以康德、费希特、谢林、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是继希腊罗马美学、文艺复兴美学和启蒙运动美学之后西方美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康德在哲学体系中、在与认识、道德、感性和效用的关系中研究美学问题,对审美领域作了系统论证,他反对感觉主义和把艺术归结为快感的观点,反对情感主义和把艺术看作情感的观点,反对道德主义和把艺术归结为教益的观点,反对理智主义和把艺术仅仅看作低级认识的观点。与以往的美学相比。德国古典美学提高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水平,具有更强的思辨性。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美学中,从费舍尔到克罗齐都试图发展黑格尔的美学原则,致使黑格尔以后的美学呈现出分散化、多样化的景象,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流派对这段时期的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相继又出现了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美学和文化学美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L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