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022-11-24 09:1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表现力,钢琴,培养,教学,音乐
浅谈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作者:郝光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2



郝光

(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钢琴教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多项技能,钢教学越来越成为该专业学生必需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着重研究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为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5902

作为我国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钢琴课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学前专业教学实践中,钢琴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钢琴教学需要重视音乐表现力的传达,但是在当前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教学音乐技巧,忽视对音乐表现力的重视。钢琴演奏需提升其内在品质,形成演奏的内在要求,而钢琴演奏传达的表现力是钢琴演奏的内在要求,需要作为培养的重要内容,钢琴演奏要从音乐基础能力开始培养,提升学生演奏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音乐表现力所涵盖的内容

(一)音乐感受力

音乐感受力是对音乐的感觉,是音乐表现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音乐表现力有部分来源于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在进行音乐感受力训练时,教师需注重让学生感悟音乐的特性,在感情的表达上,音乐可能比文字更加丰富与生动,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是提高音乐感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还要能将音乐表现出来,这就要通过技巧的训练与掌控,其次,将心灵体验与技巧巧妙结合,达成良好的弹奏效果。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时间特性,感受音乐的时间特性,也是提升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内容,感受音乐作品的时间范围,能体悟到作品的真实性,此外,还要感受音乐作品在一定时间内的情感变化,享受时间变化所带来的艺术特性与独特审美价值。音乐中还具备情感特性,寻求声音中蕴含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表达的训练与培养,提升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音乐想象力

作为一种形象的思维艺术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想象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且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培养的内容。在音乐表现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形象思维、示范、比喻等多种形式或方法增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性。音乐想象力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拥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趣味性。

(三)音乐的理解能力

对于音乐表现力的感知,需要将音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音乐的理性认识。对音乐的感知,需要加深音乐理解能力,没有理解,就体悟不出所谓的感情,缺乏理解,个人感情也不会发生


较大的改变。音乐作品所折射的内容不同,所反映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必须有基本的理解能力,且逐渐扩大理解的广度与深度。理解一部音乐作品,要从音乐作品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看,剖析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判断其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不同的主体在理解音乐元素上存在一些偏差,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理解主体的差异性。音乐演奏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连奏,保证不间断地奏出每个音,这是钢琴演奏最基本的演奏方法,保证各个音之间不间断的更替。音乐演奏追求完美,追求声音效果的圆润与深沉,声音也需悠长且连贯。音乐理解能力能促成音乐情感的培养,增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如果在音乐演奏之初,就音乐本身理解不正确,很可能降低整个音乐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从而演奏与作者的意图不相符。因此,在音乐教学初期,教师就要看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与音乐理解力,为提升音乐表现力奠定基础。

二、提升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的具体方式

(一)提升学生演奏技巧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无论是在钢琴教学中,还是在其他乐器的教学中,都需要学生对基础演奏技巧进行掌控。学生需要掌握对基本的乐句的划分,且划分需正确,如文字语言上的标点符号,乐句的划分是正确掌控乐谱涵义的基础,只要学习了分句才能把握作者的意思。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把不同的分句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条情感线,最终实现情感的充分表达,体悟艺术的至高境界。想要更好地理音乐需要不断增强对节奏的掌握,节奏是维持音乐音量的主要元素,节奏不正确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速度把握不到位,二是没有掌握快慢的分寸,欠缺音乐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演奏技巧,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的完美性,将音乐的理解上升到一定深度,注意表达的细腻性,手指的力度以及用力的角度,声音的表达皆需与所表现的乐曲相融合,将声音的变化与情感的变化巧妙结合,不断提升演奏水平。

(二)提升音乐基础素质

音乐教学与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保障,为扩充保障作用,提升音乐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听觉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心歌唱性与思维能力。听觉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发展历程中,听觉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具有不同的时间特性,需要进行慢慢分析与掌控,听觉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类似,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在多听多练的基础上,音乐产生一种直觉。钢琴课教学要注重音乐情感的表现,让学生将乐曲的情感表现与所传达的意境巧妙结合起来,使得音乐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形式,创造乐曲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对于乐曲的处理,要从细节处入手,依据旋律进行,把握节奏。音乐表现中也离不开思维的内容,不断提高音乐感染力,了解多种音乐表现手法,增强音乐知识的积累,形成正确的音乐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

(三)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方式。艺术实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可实践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龄已达到一定阶段,对于外界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正确的读谱能力是弹奏一首乐曲所必不可少的要素,首先,学生需要增强对读谱的重视力度,重视乐谱上的每一个标记与每一个符号,保证指法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按照乐谱上的弹奏要求,做好指法练习。未标明指法的乐曲,明确按照指法规律,合理的设计与练习指法。无论是钢琴教学还是任何的音乐领域,都需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需要增强舞台表演的练习,经过多次的舞台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教师需鼓励学生多次参加舞台表演,多多上台,参与钢琴独奏或者伴奏的表演。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实现。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学生的审美素质与演奏心理素质。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一般文化素养与音乐文化素养相辅相成。钢琴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审美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发现与创造美,进行美的教学体验,感受音乐的内在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融合情感与音乐表现形式,领会情感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茅青,关琐.茅青释疑但昭义钢琴教学秘诀[M.台北:书艺出版社,2005.

2]张慧,周冬梅.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55.

3]连萍.素质教育观下的高等师范钢琴教育J.钢琴艺术200311.

4]张然.高师钢琴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6.

5]程冰玲.高师音乐现代教学法探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Jx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