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湖湘文化

2022-11-29 09:2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屈原与湖湘文化》,欢迎阅读!
湖湘,屈原,文化
屈原与湖湘文化



每年的端午节在湖湘地区都会进行隆重的纪念屈原的活动,屈原是中国文学

上第一个留下姓名的诗人,他开创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独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富有浪漫主义的精神同时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结。屈原投汨罗而死,当地百姓为了祭奠他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这种祭祀活动流传下来成为了传统,也就有了今天的端午节。 屈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也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烙印进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最直接受到屈原精神影响则是湖湘文化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世家,后因受到排挤被流放到沅、相流域。被流放期间,他从湖湘文化中吸取养料,创作了《离骚》《九歌》等震古烁今的伟辞. 诗歌的南楚巫文化历史背景诗歌形式、语言乃至所述风土人情,均深深地烙下了湖湘文化的印记。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史官文化,因重人事,长于征实;南楚开发较晚,巫官文化,因事鬼神,富于想象。屈原的创作深深地植根于南楚巫文化的土壤中,故孕育出这朵充满积极浪漫主义手法的文学奇葩。 以《湘夫人》为例: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湖湘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屈原的精神也深深植根与湖湘精神文化之中。

湖湘文化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遭到流放却“长太息以掩涕兮,民生之多艰”。这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调在之后的湖湘大地上的仁人志士尤为常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等待。还有在那之后的近代社会为了民族解放的革命家们,都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心系天下,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 屈原怨世疾俗,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且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人民大众的情感。屈原一生,仕途坎坷,几不得志,但他却“哀民生之多艰”;秦拔楚郢,人人各顾自命,他却在《哀郢》里说“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楚王不信任他,“党人”排挤他,他还在“恐皇舆之败绩”。读屈原作品,我们始终感觉到诗人往往将自己的安危、荣辱、生死于不顾,整个精神都担系着祖国的兴败衰亡、人民的艰难生活。这种精神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使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Jh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