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议讲练”四步学古诗

2022-09-01 10:5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议讲练”四步学古诗》,欢迎阅读!
古诗,练”四
“读议讲练”四步学古诗

作者:马井要

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29



江苏 邳州

●马井要

摘要:古典诗歌学习的四步内容:谈、议、讲、练。其中诵读最为重要。通过诵读,感悟诗歌的意境。

关键词:古代诗歌;读议讲练;鉴赏能力;语文素养

古代诗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教会初中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很有必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帮助初中生学好古代诗歌?笔者认为,“读”最重要,只有抓住“诵读”,才能读出诗歌的意义,读出语感,读出诗歌的意境,品出诗歌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

一、读,指朗读诗歌,并对诗歌质疑、思考、解疑

这个过程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初读、自由读、默读等。笔者建议教师一定要首先范读。因为教师的范读,既可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节奏,又可以让学生在初次听读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动,初步领悟诗文的情感,也会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也许,有些同行不认同这个建议,因为多媒体的普及,完全可以代劳我们教师的一些工作,比如这个范读,网络上随便可以下载几个不同风格的诗朗诵,但学生在听教师的范读和下载的录音感受肯定不同。对教师的崇拜没有了,学生的表现会是怎样?我想“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会懂得。在范读时,笔者一般要求学生跟着小声读,初步把字音读正确,读准节奏,能力高的学生可以在感情上做做功课。让学生自由读诗,在读的过程中,搞清楚诗歌的重点字词、诗句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疑问要做个标记,为下面的质疑作准备。接着让学生把理解的诗句加以解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对于大家都不会或解释不好的地方教师要做一点补充说明。

例如,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教师范读一遍,学生即可读准字音、节奏,再次自由读文时让学生搞清楚诗词意思。重点在“次、客路、海日、残夜、乡书、归雁”上,尤其是“次”的意思要重点记住,“雁”的意象要记住,它是“鸿雁”,而不是春天的燕子。这个意象和“信件、思乡”关系密切。在这个环节,学生有疑问教师要记在黑板上,以备下一个环节自主讨论。

二、议,主要是讨论、自主探究,生生、师生互动

在这个环节,教师把初读时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加以整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师生把它们放在一起分组讨论。要注意的是,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能没有独立思考就马上分组讨论,这不符合自主讨论的原则。因为没有自己深刻思考的东西,直接就参加讨论,势必使讨论的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大家凑在一起,不是人云亦云,就是闲着无聊做起其他事来。时间长了,这对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有害而无一利,尤其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成了“陪太子(优生)读书”了。我们不能让自主讨论全部变为优生的“T台”,这对全体学生不公平。在学生深思后,再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教师不能无事可做,要走到学生中间,看看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看看学生有没有困难,讨论有没有跑偏,有没有学生开小差的等等。


例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首先出示问题:①概括每联的意思,并说说“春行”的游踪。②诗人写了哪些意象?概括景物的特点?并说说是哪个季节?③为何是“几处”“谁家”,能换成“处处”和“家家”吗?为什么?④尾联用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五至十分钟,然后再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究,教师巡视并指导。最后由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三、讲,就是讲授、讲解、讲析

“学讲计划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讨论探究为主,少讲多练,精讲多练。但少讲并不代表不讲,学生会的问题要坚决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也不要讲,要讲就讲学生似懂非懂、但又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加以指点的。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学生讨论不得要领,但又急需知道的知识,教师要通过讲解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习杜甫的《望岳》一诗,这首诗的重难点在最后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上。这两句话既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富有哲理。所以仅仅靠字面上的理解,学生很难把握它的深意,这就要靠教师把作者的写作背景具体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地领悟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个人雄伟的气概。由此启发学生来思考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学生会想到与“欲穷千里目”两句和“世上无难事”两句蕴含着相似的哲理,同样也可以结合诗人的背景看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的壮志。

四、练,主要是学生练习、课堂延伸训练

这个过程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诗歌一般都短小精悍,在课堂上就很有必要做一下拓展延伸训练。检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一下鉴赏同类型诗歌的方法,举一反三,最终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例如,学习杜甫的《望岳》一诗,这是一首登高诗。在拓展部分可以用一首登高诗来考察学生对此类诗歌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一下此类诗歌的特点以及鉴赏方法。以期学生学会登高诗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水平以及对登高诗的感受能力。

当然,这个训练也可以是对诗歌中某些意象意义的总结,增加学生对意象的积累,提高对诗歌的领悟能力。如学习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其中“杨花”“子

规”“明月”这三个意象的涵义丰富,非常重要,要好好梳理记住。像“杨花”,它有“暮春、轻薄风流、情操高洁、闲愁、漂泊、随波逐流”的含义;“子规”是“杜鹃、杜宇、布谷鸟”的别称,它有“凄凉哀伤、思念家乡、环境凄凉荒僻、比喻忠贞、忧国忧民”的含义;“明月”有“思乡、孤寂、离愁别绪、情操高洁、象征美人、爱情”的含义。类似这样的意象平时上课就要让学生好好积累。

古代诗歌朗朗上口,对它的学习要靠吟诵,只有在朗诵中才能领会诗歌的意境、意蕴,只有朗诵才能在心灵上和诗人达到共鸣。所以以“读”为主的“读议讲练”四步学诗法重点要做好“读”的工作,以“读”为依托,以“议”为手段,辅以“讲”“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全,杨正强.论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3).

(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F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