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理论研究,话语,方法,分析](/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方法
作者:王娜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7期
摘 要:话语分析理论以使用中的话语为研究对象,揭示话语背后隐藏的社会特征和社会问题。本文将对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做以总结,以期让读者对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个完整的印象。
关键词:话语分析;社会特征;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215-01 一、引语
话语分析的理论体系主要由Fairclough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体系和J.R.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两部分构成。话语分析在各个学科当中都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也不止一种,体现出多学科结合的特点。 二、理论概述
(一)Fairclough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动语言学与批评语言学的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更加关注语言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积极建构意义。在这一潮流的驱使下,话语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英国语言学家Fairclough创立了以文本为中心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体系,该体系在最近20年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将语言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研究者既关注静态的社会情境,又突出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 (二)J.R.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
韩礼德致力于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然而对谈话人的赋值语义研究的却不是很深入。澳大利亚语言学家Martin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评价系统。应用评价系统可以帮助领会各种社会关系,涉及到文本所揭示出来的各种态度,各种情感的强度以及确定各种价值来源的手段。 三、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一)结构分析法Structural analysis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构分析法主要描述结构,一些学者认为话语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句群。结构分析法可以用以分析句子成分和句子成分的顺序以及成分是如何构成更大的结构。 (二)社会文化分析法Soci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社会文化分析法把话语当做交流活动并且强化语言的社会功能。这种分析法不仅分析话语陈述,表达,形式和意义,也分析社会和文化因素。当人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使用语言时语言不仅用于传递信息,也可用以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因此从话语层次,社会特征得以在语境中被发现,比如讲话者的性别,社会地位,国籍,年龄等。 (三)认知分析法Cognitive analysis
认知分析法关注话语的产出和理解,同时还强调话语思维过程的认知功能,在相同语境下,不同的语言使用者采用的是同样的社会和文化知识。从认知角度看来,话语分析应当关注语言的建构和理解的动态过程。 (四)批评分析法Critical analysis
话语分析不仅是对语言的描述,观察和解释,更是批评分析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任务。话语反映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语境,因此特殊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会限制说话人的话题和观点角度。当对话语做以分析时,语言学家应该有自己的社会和政治观点。话语分析也同样用于揭露和批评社会问题。
(五)综合分析法Comprehensive analysis
任何分析研究都不只是使用一种研究方法,做话语分析研究很多都会用到两三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将这些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综合分析法。 四、结语
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方法包括五种方法,分别为结构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认知分析法,批评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这五种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在实际研究中通常结合使用。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青年科研基金成果,课题编号:WZYQ201412。 参考文献:
[1]Brown,G.& Yule,G.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 ity Press.198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Fairclough,N.Analysing discourse: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M].London:Routledge.2003.
[3]方琰.语境·语篇·语类.见余渭深等主编.语言的功能——系统、语用和认知.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5]张德禄.系统语法与语用学.见朱永生主编.语言·语篇·语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