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欢迎阅读!
![少先队,衔接,一体化,探索,团队](/static/wddqxz/img/rand/big_83.jpg)
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
作者:夏蓉蓉
来源:《中国共青团》2020年第15期
初中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特殊群体,对少先队的认知理应更深刻,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也应更活跃。但就目前初中少先队教育的现状来看,“重班轻队、重团轻队”的现象较为普遍。按照团省委关于“共青团组织要做好全团带队工作”的精神要求,从去年开始,黄岩实验中学团委以“队为主体,团为核心,团队共兴”为指导思想,把“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团队衔接的有效机制。
少先队队室是用来对少先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有形”阵地,在全大队阵地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辅导员、少先队干部和少先队员学习、讨论、活动、工作的场所,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室的建设是开展团队活动的前提,健全少先队组织是建设好少先队的基础。
2018年底,黄岩區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少先队队室标准化建设专项检查。黄岩实验中学以此为契机,参照少先队队室布置标准,对少先队队室进行全面整改。为更好地实现团队衔接,黄岩实验中学团委采用了团队室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将活动室划分成两个区域,左右边分别是共青团、少先队室。两个区域各有特色,界限分明,同时又有互通性,为团队衔接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培养入团积极分子,搞好团前教育,推动团员发展,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校的常规途径是开设团校学习。目前,黄岩区大多数学校的团校学习机制是每班分配名额后,由辅导员推荐,在规定课时的学习后,发展为入团积极分子或入团。这样的团员发展模式,团队衔接其实是脱节的。具体表现在:队员心中是如何萌发对共青团的向往的?入团积极分子的选拔是否真正架起了团队的桥梁?
为此,黄岩实验中学在团校学习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建议各中队开展两课时的团前教育学习,让少先队员们对共青团有一定的认识,促进团队融合,激发队员们对共青团的向往。其次,优化少年团校学习体制。一是优化课程内容。由黄岩实验中学3位历史社会和思想品德老师分别开设3课时关于五四运动和共青团团史、共产党党史的课程。系统讲授让队员们对中国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有正确认识。二是黄岩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带头上团课,实现“党—团—队”之间的引领与衔接。三是规范团校结业机制。在完成团校学习任务后,通过考试,实现淘汰制结业。一年试行下来,队员们喊口号的现象大幅减少,入团动机较之以前,更明确、更积极、更 “接地气”。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心理,黄岩实验中学制定了分层培养目标,建立“七年级强队、八年级建团、九年级强团带队”序列化活动。这是学校团委、少先队组织结合各个年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