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诗歌的学习研究》,欢迎阅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言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的第一版块“向青春举怀”,选了两首现代诗歌。另外,在《语文读本》选修一中也举荐了十三首中国现代诗歌及四首外国诗歌。新教材所选诗歌均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选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要求。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着实不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缺席。 中学生正处于美好的青春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现代诗歌,但常苦于阅读和写作上无人指点。问之为何喜欢,则曰现代诗歌较之古典诗词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更通俗易懂,觉得读诗歌是一件既浪漫又高雅的事。学生的话真是一语中的,这足以说明现代诗歌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学生潜意识里有对美的急切的渴求。现代诗歌教学并不排斥古典诗歌,古典诗歌的好处在此不必赘述,然而从具体的写作训练上来看,现代诗歌确是更实用些,更有利于学生的表情达意。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须并重,诗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既然诗歌教学有如此功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它呢。 首先,重视诵读。“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不是语文课堂”,要注重朗读指导。“文章不是无情物”,诗歌更具有澎湃的激情。师须披文入情进行范读,生生再读,亦可加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配乐诵读,激发兴趣,怡情悦性。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是最适合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随性而来,随性而走,非常的自由。但现代诗歌这种随意性也是相对的,现代诗歌也有一定的韵律方面和结构方面的规则,只不过,这种规则常常被我们所忽视。诗歌中的建筑美与韵律美,是不可或缺的。如潘洗尘《六月,我们看海去》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另外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第三组独特的结构形式也引发了学生无限的想像,却是掀起了整首诗的一个感情的高潮。我们评价诗歌常常用“琅琅上口”来形容,那就是现代诗歌也遵守一定的平仄及韵脚方面的规则,这样,我们读起来,有别于平板枯燥的语言,有韵律感,有美感,念起来给人以很大的快感。《相信未来》中“台”“哀”“来”“海”押的即为同一个韵。古人云“乐则意通”“乐则思诵”,“诗是心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激情走进诗人的心灵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进而能够涵咏出其中的况味。 其次,意象是现代诗歌艺术形象构造的基本元素。意象解读与分析是现代诗歌鉴赏中的核心环节。准确解读与把握意象的内涵与构成机制以及意象群的组合模式,对于揭示诗歌意象的审美内蕴和整个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抓住倾注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并反复揣摩,则无疑是找到了解读诗人心灵的金钥匙。《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灰烬的余烟”“紫葡萄”“枯藤”“凄凉的大地”一系列意象无不透露出灰暗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凄凉境况,而后面的“排浪”“大海”“曙光”则色彩明亮,吹响了诗人“相信未来”的催人奋发的号角,让人感怀不已。顾城《远和近》中“云”的意象则象征自然,“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和很近”,诗人传达给我们的哲学意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是令人深思。意象和情感一同营造出了诗歌的意境,让诗歌呈现出了绘画美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的表达,不是虚空的,而是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如此诗歌才显得灵动,才显得有血有肉,有魂灵。 再次,诗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华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对于鉴赏者而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尤为重要。鉴赏诗歌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调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感受、体味,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人用文字描写的事物的情状在自己脑海中重现,进而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对诗歌进行“再创造”。 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游人在看何风景,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却又并不拘泥于“看风景”,那楼上的人又在看“你”……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歌教学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诗歌教学要讲出味
道、讲出个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之美。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摈弃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参考资料,否则只能禁锢学生的想象力,违背诗歌本身存在的价值。“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教学不可能有统一的参考答案,因为诗歌本身是具有多意性、不确定性的,对于同一首诗歌,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由一个知识点,甚至可以发散到一个知识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