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说明04》,欢迎阅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近10余年来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革新学科内容,率先进行通才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近年来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和美国密西根大学联手共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双方联合办学,进行双语授课,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1、 以人为本,学校的功能应革新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 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界限,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交叉的鲜明特
点。
3、 加强数理基础和人文科学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4、 建设机械工程学科大平台,以“大工程”为主导,在设计、制造、控制、工程管理、
环境、市场等多方面设置系列课程。
5、 强调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学科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数后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学习期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
三、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突破单纯培养“专家”和“工程师”的模式,着力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本领域优秀人才,为国家输送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界的领导人物。
四、基本要求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
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
应用能力;
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6、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意识。
五、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时分配比例
整个课程体系由人文社科、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前沿及特色和实践环节等教学模块所组成。
1、 各教学模块都配备足够量的选修课程,大幅度地提高选修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对所
学课程有更
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适合于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执行。
2、 公共基础课模块中除了保留较强的数学、物理、外语等课程外,增加了化学、生命
科学等课程,
并设置了跨学科导论、数学和自然科学选修课。
3、 “两课”总学时数为323,课内学时198,课外学时125。军事理论课总学时为72,
课内学时
18,其余为课外结合军训进行。
4、 英语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216学时;内容深化的选修部分72学
时。
5、 管理模块中增加了工业工程导论、管理基础、工程经济学和工程统计学选修课,以
提高学生的 工程管理意识。
6、 专业核心课程分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两大模块,对课程内容和体系结构进行了整合
以贴近现 代,面向未来。
7、 专业前沿及特色课分A、B、C、D四组,各组学时数约占总学时数的9%左右,以淡
化原专业
方向,体现机械工程大专业办学思想。 8、 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的分配情况如下:
课程类别 人文社科 公共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课程 总计
必修课课内学
时(学分) 198 (11) 846 (47) 900 (50)
1944 (108)
选修课学时 (学分) 180 (10) 270 (15) 144 (8) 252 (14) 846 (47)
占总学时比例
13.5% 40.0% 37.4% 9.1% 100%
六、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工程理论模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I),传热学与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
技术,控制 理论基础等。
工程实践模块:
设计系列课程——机械设计(I)(图学)、机械设计(II)(原理)、机械设计(III)(零
件)
制造系列课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制造(I)(基础)、机械制造(II)(CAD/CAM)、
机械制造(III)(先进制造技术)
控制系列课程——控制技术(I)(流体控制)、控制技术(II)(机电控制)、控制技术(III)
(计算机控制)、测试技术
七、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验、上机、军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v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