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图书辞典类的文献

2022-12-27 03:5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图书辞典类的文献》,欢迎阅读!
代表性,辞典,文献,中药,具有


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图书辞典类的文献

“大家都知道这本辞典是在1977年出版的,但不知道,在出版前的20年,我们就开始编写了。”宋立人打开书橱,小心翼翼地抽出三本书,这就是第一版的《中药大辞典》,书页已经泛黄,里面夹着书签和中药标本,看得出来辞典的主人经常翻阅。

决定编写《中药大辞典》的想法,是在1958年产生的,“那个时候,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当时就有人提出要编写这样一部中药大辞典,领导一听,非常赞同。说干就干,编写工作也就开始起步了。”对于编写之初的情景,宋立人记忆犹新。

“对于中药,历代都有总结性的著作,编写《中药大辞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宋立人说,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医药学家,根据自身的辨药、采药、制药、用药经验修订医药文献。从载药365种、总结先秦至后汉本草成就的《神农本草经》,到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从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修、颁布的药典性著作——唐代的《新修本草》,到宋代修撰的《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再到载药1892种、代表历代本草著作最高水平的《本草纲目》,每一部著作都包含了当时本草领域最新的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

“当时,我们的压力很大,一个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草纲目》成书已经是400多年前的事了;另外,既然要编这样一部大辞典,就要达到全面、准确,而且要反映出最新的变化情况。”宋立人说,作为编写组组长之一的他,从总体设计、规划到编






纂体例细则,从样稿的选择、写作到资料的采集,从校订到出版,每个环节都不能漏,其中的艰辛曲折,难以言表。

“我们要求编写人员‘条条追根,字字落实’,要求引用的资料必须是原始的,不能是二手货。”宋立人说,可是中药资料浩如烟海,散见于经史子集,仅参考的文献就有2000多种,如果“条条追根,字字落实”工作量就会非常大。要不要坚持这个做法?他说,这是必须的,工作量再大,也要一点点地核实,要不然对不起后人。

采集资料、搜集标本的过程相当艰辛,当时学校资料奇缺,编写人员只好东奔西走跑图书馆,南京找不到去上海,上海找不到就到北京,有时为了追考一个药名的原始出处,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里上下追索,查了明清查宋元,查了隋唐查两汉,仿如大海捞针,有时要耗费上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而对于“临床报道”一项,需从报刊上找案例,找到原单位、原作者,写信前去询问,核查是否可靠,有否修正、补充,有回音、经核实的才使用,没回音的就不用。而为了搜集各种中药的标本,编写人员的足迹也遍布全国各地,“当时,为了核查中药,采集标本,除了西藏、黑龙江,其他的地方我们都去跑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gf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