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教育》,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幼儿的艺术教育则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幼儿园的审美教育常常以绘画、音乐等形式开展活动,很少考虑幼儿游戏的艺术价值。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建构游戏作为幼儿游戏中的重要活动。通过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审美特点,能够以更广泛的视角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标签:建构游戏;艺术教育;审美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以游戏为主,正如《纲要》中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廢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开展其他的活动。”由于是农村幼儿园,以农村为基地就地取材,教师可发动家长、幼儿收集各种材料,将薯片罐、小杯子等充分利用,那些看似简单的材料,在孩子们的操作中进行拼搭、建构,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并且在活动中也体现了多变性以及多样化,他们用连接、重叠、垒高、设计等方法,结合季节、主题将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呈现,在孩子们的创作中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体现出游戏价值。
一、建构中游戏的审美价值
(一)艺术中的游戏
艺术与游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幼儿园中游戏为主但是往往很少考虑其艺术价值,孩子们在建构中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有的可以搭建,有的可以排序,有的可以组合,由此在游戏中体现自由、自主愉快的课程游戏化精神。
(二)审美游戏思想
审美与游戏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幼儿的艺术价值以游戏体现。教师将展开一些列艺术活动,通过游戏提高和拓展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孩子们的审美性以及建构能力得到提高。
二、建构中幼儿的审美教育
(一)建构游戏和审美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中的建构游戏相比其他游戏更具艺术创造性,在建构中进行拼搭、连接、组合、垒高、重叠等,创作出立体造型。通过活动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了作品的造型美。在一次游戏中,孩子们正在搭建筑物,他们有规律地进行搭建,首先从底部进行完善,他们互相讨论着,貌似有很多的想法,一个小朋友嚷着:“记得要对称的摆放”,还有的小朋友说着:“我的已经非常精确了”。这里也充分体
现了孩子们的审美性,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游戏,仿佛身临其境,享受着游戏的乐趣。
(二)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建构中,孩子们对建构的设计想法很多,但是实际操作孩子缺乏经验,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建构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渗透,提高孩子们的建构水平以及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建构游戏,并提高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教育。
三、建构中幼儿的审美特点
(一)幼儿具有一定的审美性
材料在建构游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材料的提供中以低结构材料为主选择适宜建构的材料,孩子们往往对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积木和拼塑材料较感兴趣。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将材料与生活联系起来,创作出不同类型的作品,表现出审美情趣。
(二)审美想象丰富且带幻想色彩
学前幼儿基本以无意想象为主,建构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一些变化搭建也不断变化,幼儿往往会搭建出夸张的物体或者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建构物,并将自身的情感注入到审美对象中。如在一次建构中孩子们不断垒高搭建房子,于是笔者走近孩子们听着他们的交流。这个模型不是一般的火箭,它可以变化形态。孩子们从房子转变到火箭,而这个火箭又不是一般的火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
四、教育建议
(一)培养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感知能力
现实生活中儿童缺乏一定的感知经验,作为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一些物体,通过观察幼儿能够直观的感知,并且可以将这些经验有效地利用起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提高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审美想象能力
建构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由搭建,孩子们在搭建和操作中不断的调整和改造,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创作,提出自主创作性。
(三)拓展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欣赏能力
建构游戏中的评价是审美欣赏中的重要环节,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欣赏自己
以及同伴的作品。通过建构和合作,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创作,让幼儿深入了解内部构造,在建构中自己的小想法,通过欣赏、评价、交流让幼儿说说哪些作品是比较美。从结构、色彩、搭配、功能性等各方面发挥其作品,真正体现游戏的价值,提高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种观点,反映出幼儿的游戏水平与生活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取必定会提高他们建构游戏水平。反之,在建构游戏中又能再现幼儿的生活,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多为幼儿创设条件,让幼儿自由、自主、愉快地进行建构游戏。通过建构游戏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欣赏能力,体现建构游戏中的课程游戏化的价值。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反思和总结,提高幼儿生活中的关注度,提高孩子们的建构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