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理论与人文哲学》,欢迎阅读!

社会理论与人文哲学
关于这经典问题。首先,我们思考社会学和哲学有什么不同,笔者以为我们常碰到两个问题:(1) 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差别在哪?(2)哲学理论、社会哲学和社会理论的差别为何?笔者以下分而述之。 (1) 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差别
有些人从学科创建的历史来看,先不论哲学命题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的创建者或影响巨者,如Karl Marx(1818-1883)、Foucault(1926-1984)、Jürgen Habermas(born1929),他们虽然使用某些社会学方法与观点,从哲学理论研究社会学或从社会学的研究反思哲学,基本上我们仍称他们为哲学家。姑且不论他们的自我定位,细究其研究方法,我们发现虽然许多哲学家受社会学影响,但其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仍与社会学家不同。
社会学流派众多,研究方法各异,但哲学研究亦同,但哲学研究却很少以量化、统计等方式进行研究社会命题或道德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研究方法来区分两者。
(2)哲学理论、社会哲学和社会理论?
小标题中的三个名词在中文与外文的历史脉络,稍嫌复杂,笔者无意详述。简单地说,在现代化的脉络下,许多学科(如政治系、法律系、社会系)为凸显其与哲学系的不同,强调本位主义,或强调分科的历史与研究方法的特异,纷纷将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社会哲学等旧说,改称政治理论、法律理论、社会理论,但本质上不变。额外一提,就笔者研究的法律哲学,法理学、法理论、法律哲学等词汇,在中文或外文,却有许多学者主张其使用的差异,但在一般使用上无异,核心意涵相去不远。
研究方法,如许多答案提到的,在研究问题、问题意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使用的概念等,哲学与社会学有相当的重迭,甚至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诠释强度更强范围更广的理论或概念(笔者无意称所谓规范)。有些答案提到说哲学倾向普遍或社会科学倾向特殊或一般,那些看似没问题的分类显然有问题,因为许多哲学问题和讨论,都是针对个别问题或实际问题,想想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即可知,用普遍与否或从属关系区分哲学与社会学,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那么根本的差异为何,笔者以为在研究方法,如前所述,社会学倾向使用「描述的方法」,哲学倾向使用「应然的方法」。以下举两个例子,一是伦理学的研究,二是认同(identity)的议题研究。
道德问题,社会学和哲学时常探讨的议题,那么两者的探讨方式有什么不同?首先,我们肯定两者都试图找出某一命题背后所支持的理由,但哲学则更倾向根据规范与(社会应当如何的)应然状态出发,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一组概念或规范性原则,试图建构出一套我们应该去做什么的行为指导或理论,社会学则不然。社会学则倾向于建构一套在其预设的范围中解释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的论说。简言之,哲学追求普遍性(Universalizability),而社会学追求适用性(applicability)。
在认同的议题上,笔者举Benedict Anderson(1936-2015)和Paul Ricoeur(1913-2005)为例,两人在此议题上皆有非凡的贡献,前者名著《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1983),其研究认同议题,乃以文化根源、历史做思考,虽然使用某些简单的哲学的概念(简单,是指相对于其时哲学理论对认同讨论的艰深与复杂,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不好,纯粹以概念复杂度而言),但仍不脱社会学以描述性方法做研究的倾向,而Ricoeur的名著《肯认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c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