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古诗阅读答案

2022-11-04 07:04: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古诗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拾遗,不遇,古诗,答案,阅读
Word文档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古诗阅读答案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去洛阳寻访故人,不

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而不露,引人深思。(2)地方的对比: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一扬一抑,增添了诗的波澜,更见对伴侣的思念挂念之情的深挚。 (2)

料挚友已经被贬江岭。诗人的心绪颇为冗杂,不平、感伤、怀念交织在一起,但表如今诗里的却含蓄深沉,甚至很飘逸洒脱。下面是我整理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阅读顺口溜怎样概括段意: 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古诗阅读答案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拾遗:官名。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

1.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2.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 答案:

1. 访友不遇的伤感。孟浩然特意来拜见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可不见流放中的友人,顿生伤感之情;(2)对友人被贬的愤愤不平。才子竟遭流放,何况流放之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因此心中不平;(2)对友人的思念牵挂。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家乡呢!(2)

2.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全诗四句,两处对比。(1)人的对比:洛阳才子与岭南流人对比。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却被贬他乡,沦为,其过人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亮的对比,委婉表达出对当时才人



概段意,方法多,可归并,善取舍。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莫放过。 重点词,关键词,串成句,段意明。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1. 环境(景物)

小说中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整个小说的情节进展、人物塑造、主题呈现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有如下方面:

(1)背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包括社会背景) (2)形象:示意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境况、命运;

(3)情节:示意或推动情节进展或为下文情节进展或人物出场做铺垫; (4)主题:关怀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5)气氛、基调: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定下全文的基调(哀痛、愉悦、明快、暗淡、平和)

(6)照应:假如开头与结尾都有景物描写,思索是否照应开头(结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2. 情节题

情节是小说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备考时要关注与情节有关的小说的结构、线索、情节的表达角度(人称)、表达方式等等。

1 / 3


Word文档

(1)结构: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进展、、结局、尾声。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添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故事情节完好,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卒章显志。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就中间来说,可以插叙;可以过渡,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2)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穿全篇的中心事物或事件,整理小说情节脉络时,要以小说的线索为关键词去查找。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有时在关注小说的题目也可以是线索。

(3)情节的表达角度:要关注第一人称表达和第三人称表达的区分。两者相比较,第一人称表达(“”)使小说故事更具真实感和冲击力。 人称的作用一般如下:

第一人称:表达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沟通,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添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使的看法更鲜亮。

2 / 3



第三人称:描写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敏自由,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展示人物心理。 (4)情节概括题的问答模式 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分点概括情节式

一般根据小说进展的阶段性进行概括,如妻子觉察丈夫偷拿面包。夫撒谎掩饰。妻子替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6) 小说中某一重要情节(详情)有以下作用 主题。其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形象。或是进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情节。照应前文某个情节或标题、为后文某个情节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卒章显志等等。

另外还可以为下文埋下伏笔;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等作用。 (7)小说的叙事手法的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倒叙往往先交代小说的结局或中间情节,然后再去追溯故事如何一步步进展至此。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激发阅读兴趣;避开表达的平板单调,使情节表达更曲折更丰富,增加阅读趣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aS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