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制度在金融危机下的对比

2023-03-19 09:0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两种制度在金融危机下的对比》,欢迎阅读!
对比,危机,制度,金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种制度金融危机下的对比

作者:周英勇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欣欣向荣,发展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低谷,到现在的社会主义中国,说明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强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关键词]马列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D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2301 1848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行。他以唯物论和剩余价值为理论支撑,雄辩地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支撑起科学社会主义宏伟大厦。他理论科学性和革命性有力地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将无产阶级从迷茫混沌中引导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上来,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同资产阶级作斗争,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实胜于雄辩。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第一个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可行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迅速蔓延到东欧和亚洲、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匈牙利、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相继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以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生命力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放出万道光芒。这一切都使资本主义国家既吃惊紧张又无可奈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趋势总是曲折上升的,并非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前进的大道就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一蹴而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瞬间从繁荣走向低谷。二战后,资本主义一度繁荣使资本主义政客欢欣鼓舞,飘飘然起来,开始大势攻击科学社会主义,称资本主义制度万世不竭,美国政客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中》说:反思苏联失败的同时,简要回顾一下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走过的路程是颇有教益的。把一个犹太血统的德国移民知识分子在大英博物馆中苦思冥想的属于西欧的一种思想,移植到一个相当遥远的欧亚帝国的准东方的专制之中,再由一个专会写小册子的俄国革命者充当外科手术师,其结果必然是荒诞不经的。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者》演讲说:人类最终的制度将是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的制度,而且将永世不竭。难道资本主义制度真的是社会制度的终结者吗?

也许他们忘记他们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历史的规律不是偶然,1929年的大萧条必不是一次。2001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政府通过按揭贷款的支持,很快火爆起来。而2008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这标志着美国的次贷危机上升为经济危机,并在全球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中泛滥开来。大量工厂的倒闭、工人的失业等,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再一次印证。

然而,在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社会主义马上就取代资本主义。因为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社会制度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正像邓小平说的那样,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了多次王朝复辟?所以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得到了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②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出了两个绝不会的著名论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社会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虽然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如生产资料所有制、职工持股,资本主义改良等。但是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没有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消除固有的弊病——经济危机。我们要对两个必然个绝不会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我们既要看到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客观的、必然的、绝对的,又要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用实践发展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三步走的第二步超前完成,成功地战胜亚洲金融风暴,港澳的回归,战胜洪水,加入世贸……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些成就和辉煌是在新世纪里取得的,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注释:

()布热津斯基(),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1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82,38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S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