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研——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欢迎阅读!
教研——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1.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学习氛围。(1)加强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回读课标,领会课改基本理念。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每学期教师应该对所任学科的教材进行解读。开学初,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拟定好教学计划进度,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对课标学段目标进行解读,准确把握课标要求。通过教材的解读,要抓住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握教材整体的难点重点,更好地领会教材各个章节和不同年级的衔接,为本学期教学计划的拟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2)充分利用以教学需要为主的集体教研,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对参与分享、主题研讨、分析教学案例等活动进行反思。通过一些有思考价值,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的问题,要让教师从多角度思考探究,形成丰富而有个性化的解读,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及时梳理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3)积极开展好课堂评优活动。 2.重视骨干教师、名师的培养。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是教师团队中不可缺少的。探究骨干教师的成长经历,每位骨干教师都是经历了“新教师——合格教师——专业教师——骨干教师”的成长经历。作为新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的基本能力,除了在学生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尤其是教学基本功的学习。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测试、说课竞赛、教案设计、粉笔字、简笔画等竞赛活动,旨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榜样作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仅肩负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任,同时也是带动全体教师成长的主力军。要通过“传帮带”活动,发挥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指导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结对指导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得到提高。
二、以教研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教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平时,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事教研活动,如集体观课议课、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的交流、同一学科教师的交流等,取得了不少成果。所有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离不开课堂,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寻找教研的素材。“教师离开了课堂,教学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教师离开了学生,教育研究就是无本之木。”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该是通过课堂实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答案,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总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就是自己经验的总结和改进问题的探究。只有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在教研时解决问题,教育教学研究才会深深地扎根于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发扬广大,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三、以教研为载体,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学法研究指导。备课的环节不是教师对知识的罗列,而是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知识,自我感悟,相互交流,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教给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方法上,恰到好处地设计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去掌握探究知识的规律,达到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学生就能自主获得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注重三维目标研究,强调感受和体验。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更要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尤其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编排意图,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初步的平台;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只有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才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才能体验到动手动脑、探究发现知识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信心,获得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注重研究教学设计。能否上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它是上课的起点。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一节课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还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研究。备课时,不是单一地对这一课进行研讨,而是结合整个教材来进行系统研讨,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注重重难点的确定。 四、以教研为载体,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教材研究。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本身就具有典型性、规律性和共同性。每学期开学前,学校要求每一个任课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科教材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与以往的教材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差异,找出它们的共同性,理出知识的联系规律,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探究知识的平台,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关键。只有狠抓课堂教学研究,才能锤炼教师的基本功,才能为提升教学质量打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要多开展教师过关课、公开课、研讨课等,使教师在相互评价中发现不足、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课题研究。学习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更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只有让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反思,才能使教师积极成长,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模式。
只有以务实的校本教研为载体,实现备课的有效性和课堂的高效性,通过教研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迅速成长就一定能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M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