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得养成》,欢迎阅读!
关于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初入学的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去适合新的学习生活,新的环境以及作息习惯等。在这个时期儿童受到怎样的教育,关系极大。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不可忽视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学习或生活的重要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已有一定的拼读水平,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在借助拼音读物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要注意不可唱读。还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朗读还得根据课文的思想 感情,读准课文的语调。
具体做法:①养成“多读法”习惯。能够给学生多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实行个别辅导。对于农村里的孩子,字的音准不够,这就要多创设讲普通话的氛围。多使用、多锻炼,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阐明了“多读”的道理。②养成“互读法”习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读书活动,使“读、听”有机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③养成“比读法”习惯。在阅读之后,有意识的让孩子们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而不是看过之后就忘了。如:演讲、朗诵、故事会等形式,在同学之间展开读书竞赛。④养成“评读法”习惯。即学生读,同学评,老师评的读后评活动。这是有利于即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肯定成绩,找出差别的督促激励法。 同时因为低年级儿童最初的阅读是从一些拼音读物开始的,教师应该有选择的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汉语拼音读物。老师在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读物的广泛性。童话、科普读物都应接触,为学生以后在阅读的广度上和深度上作准备。 二.写字习惯的培养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界专家指出:"写好汉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增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增强写字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并逐步达到将写字训练中养成的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他们的可塑性大,我们能够从这些方面来训练:①使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教各种基本笔画时,尽可能先实行示范指导,并手把手辅导学生写好每种笔画;教师用"田字格"、协助学生理解整字各个偏旁的比例大小,书写位置和结构组合规律。②自我心理准备。书写前,学生边背写字歌诀(头正、身直、肩放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拿笔留一寸),边调整姿势,边做好心理准备,用准确的书写姿势实行书写。③教师鼓励安抚。书写时,教师持续巡视。对写字水平强的或因自信心不足而写不好字的孩子即时用赞赏的语气给予表扬与鼓励:"看这位小朋友的写字姿势多漂亮!""啊,今天那位小朋友的进步真大呀!老师相信你的字会越写越好的。"然后再将他们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对那些做事急躁,动不动就用橡皮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则轻抚他们的头,温和轻声地提醒他们不要急躁。④音乐调节气氛。书写时,辅以柔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 三.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
刚入学的新生是充满灵气并且富于幻想的,他们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是最小的。这时也是培养他们创造性脑力劳动习惯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大胆探索的习惯使学生更富有创新精神。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亲切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去怀疑,不能盲从教师和教材。允许在课堂中插话,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见解,还要允许失败。经常的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创造想象,实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努力让学生形成创新的习惯。
具体的做法:①逐渐训练刚入学的儿童习惯在教室里上课。但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最初每堂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使得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不感到疲劳,喜欢这种学习方式。②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开学初汉语拼音的教学常常会让学生与教师都感觉枯燥,既然孩子们把字母都学会了,就可用多种多样的积极活动方式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或者在学生感到累时,变换作业形式。③去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学习理应跟多方面的智力和体力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活动能激发儿童的鲜明的情感,使周围世界象一部有趣的书,在读这本书时形成重要的智慧品质:好奇心、钻研精神、思考的灵活性、鲜明的想象力等。尽量不使所学的知识成为僵死的负担。
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能够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的。
此外还理应注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一个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是个会学习的人,常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到小学的作息时间有了一些改变。小学远不及在幼儿园里自由,常使小学新生产生不适合。这就要求家长与学生一起根据学校里的时间安排来制定一个作息表,经过家长的督促来实现。劳逸结合,不要让学习的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现代教育是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这样个人卫生、礼貌养成也是教育的内容。我们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比赛来促其形成习惯。
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所以要重视它。而且习惯的养成要抓准时机,用对方法。最后使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