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骊山怀古

2022-08-20 19:48: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坡羊骊山怀古》,欢迎阅读!
骊山,怀古,山坡
山坡羊骊山怀占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

2. 初步掌握散曲四人家、作者张养浩的相关文学常识。 3. 对比《潼关怀古》,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曲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 激情导入: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在欣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占》时听的那首歌吗?这其实是明代的杨 慎写的一首咏史词。我们再来听一遍吧。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 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新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白发渔樵才是世外 高人,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那份宁 静与淡泊。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顿生开 阔。杨慎这首词可以算是咏史怀占诗中的上乘之作。在杨慎之前的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 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 这首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 骊山怀古》名曲。 二、 自主学习

1•复习作者的文学常识 2. 写作背景介绍 3. 齐读。疏通字词。 4. 关于元曲

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 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 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 了中国文化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 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 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 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 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人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 魅力。

元曲人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 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元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 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人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口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 础;其次,


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 在规律及文学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呆。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 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 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占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 调,通

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 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 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 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

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 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人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 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 调而无曲词。

3 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卞 特点:

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喑韵、赘韵、失韵。

4 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 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 声。曲

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 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彖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 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 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 指的

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 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 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 六十余部(本)。 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 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II 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 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浹,艺术 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作为“一代之文学”,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 形式的活泼、风格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占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 目的异彩。 三、合作探究

1 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5

2 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刚才我们已经通过 听配

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用什么方法来体味呢?(品味诗中凝练的词,联想与想彖)2

3 学生自由朗读点评这首诗。7 4 试译全曲

站在骊山上环塑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呈现在眼前的只有棉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 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卞,征战杀伐,贏的如何?输的如 何?不都变做了


土!

5 赏析课文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人兴土木的奢侈 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 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 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 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 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 的所在,被人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 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人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卞文“只见 草萧疏,水萦纤。”再不见昔口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桶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 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纤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 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 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 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 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 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 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 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 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 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 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 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廝杀、 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占”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 历史的必然,与《潼关怀古》相映成趣。 四、 朗读背诵。6 五、 拓展延伸9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张养浩的三首“怀古”散曲,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三首怀古曲作中 哪一首立意高?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J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