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

2023-01-06 01:3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选修课》,欢迎阅读!
选修课
对选修课程的理解与探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或表面或本质的变化,或深或浅的变化,都是他们内心的一种选择。积极的刻苦的努力是一种选择,消极的怠惰的面世也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选择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多学生小学常好,到了高中就不行了,有的高中可以,到大学就不行,有的大学成绩优异,毕业到了社会岗位,却又始终无法适应。

所以,我们作为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有关键作用的担负者,在教育教学上更要“有选择的选择”,让选择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选修也是一种“选择”。著名专家朱明光老师指出:选修课程是在本课程的总体框架中,为所有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相关课程。在这里,需要就是一种选择

作为“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的设置首先要基于学生未来不同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但就其选择性而并不具有硬性“分流”的意义,而是基于学生情趣、兴趣、志趣方面的选择。既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后的专业方向,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课程性质,又反映本课程人文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既要支持学生发展的先进性要求,又要兼顾学生发展的广泛性要求。

在这里,朱明光老师将这种选择的需要上升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这种基于学生情趣、兴趣、志趣方面的选择,将促使学生在拓展学识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未来理想融入其中,这也必将产生出巨大的力量,这种主动选择的伟大的力量,必将相宜其一生。

政治学博士常超老师另外指出: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选修课设置的价值还在于它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例如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教材内容是“立足中国”,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则更加关注国际。《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作为一门选修课,是对必修课《政治生活》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供关注国际政治的学生选修。

在这里常超老师提到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问题,这种“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一种选择选修课程涉及多个侧面,学生学完必修后,有可能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拓展,但是时间有限,于是,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下,逐步学会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眼光,正确认识国内外大事和大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可以说,这门课具有融知识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显著特点。

好奇与理解并重:同性恋课堂爆棚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刘雅格的一次讲座,使得复旦大学本科生的《同性研究》公选课再度爆棚。学生挤满了教室的过道,一些“滞留”在教室外的部分学生干脆就推开窗,探头听讲。自97日开课以来,该校光华楼507教室已经数度人满为患了。

限定的100个名额早被一抢而空,多数人是以旁听身份来听讲的。好奇,是很多学生来旁听的主要原因。

04级国际金融系的陈朔璋说起“同性恋”,“总觉得他们怪怪的,可能碰到了也会尽量远离吧。”但也是因为这种好奇,他早早便跑来占座位,“一直觉得这是个神秘人群,想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客观地分析这个群体”。 该课主讲人、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老师也承认,一个普通学术课程,会吸引那么多的人旁听,引起社会舆论的热切关注,与同性恋话题的敏感性有关,也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缺乏了解。“同性恋群体是长期被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刚刚起步。如果起初因为好奇,而能有更多的学生投入这个研究领域,对学术是非常有好处的”。

更令孙中欣高兴的是,虽然很多学生对同性恋了解不多,但调查中,大部分学生的态度都是“理解”和“接受”。“这说明青年人对同性恋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

孙中欣说,同性恋在中国曾经是个“禁忌”,一度与“犯罪”、“道德败坏”等挂钩,一直到20014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才首次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比美国晚了整整28年,比世界卫生组织晚了9年。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年轻人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平和。“尤其是高学历青年,他们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使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更宽容,更容易接受。”

2003年,复旦大学专门为研究生开设了《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课程。虽然选课者寥寥,但旁听者多多,两年里这一课程吸引了近1800名学生前来听课,其中包括大量的本科生。此外,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著名作家白先勇也曾在复旦开过相关讲座,每次都座无虚席。 孙中欣表示,从广义上讲,大学生将不可避免地与同性恋者发生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个群体的认识,比被动接受更重要,“随着大家对同性恋问题的逐步理解,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今天课堂爆棚的场面就会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有趣的纪念”。 生活方式也是文化:教授当众烹饪

周四午后两点半走进北京大学教一楼201室,几乎以为自己走错了房间。几位老师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几张桌子拼成了一个操作台,摆满了锅碗瓢盆。煤气炉、案板、菜刀一应俱全,肉、蛋、菜样样齐全。

100多位同学惊讶的表情中,钮文异老师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开课了,“今天,我们请几位专家给大家做点好吃的。”一位营养专家来到灶台前,当众做了一盘“炸鸡”。“炸鸡”香酥可口,散发出原味的清香。真是好吃极了!同学们“啧啧”称赞,最令人惊讶的是,除了盐以外什么都没放,而且炸锅里竟然没有一滴油!“事实上,不用任何油类,也可以做出美味炸鸡。”钮文异老师面露一丝得意,他进而解释:“肉类本身已经含有很多油脂,如果再用很多油来炸,会使菜品油脂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类疾病。”

钮文异教授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健康教育,前几年,他在北京中学进行的社会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中学生存在健康方面的误区,比如减肥过度、吸烟成瘾、不吃早饭等等。“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可能会忽略一些十分重要的健康常识。不少在校学生对营养、健身、生殖等问题都存在困惑。而社会上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也不多,开设这门课就是想做一点科普工作。”“炸鸡”让大家领略了惊讶和美味,“营养专家”的另一个问题又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谁吃过不用水煮也不用油炒的蔬菜?”大家呼喊着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上台观看。 仍然是那口锅,营养专家把胡萝卜、大白菜、西葫芦等几种蔬菜切成丁放入锅内,10分钟后,蔬菜煮好了。品尝过后,大家赞不绝口。而在煮菜的过程中,锅里没放一滴水!“当然,这口锅运用了高科技材料,能较好地控制温度。但我想通过‘煮菜’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样的饮食更健康。”钮文异教授说。

他说,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都是以煎炒烹炸为主,而过度地“煮”或“炒”会损失掉蔬菜内大部分维生素,营养流失严重。所以平时做菜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温度,一般以80多度为宜。 这堂课接下来的主要内容是“一天饮食搭配”,要讲究荤素、粗细粮结合。“生活方式是文化我希望传达给学生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钮老师如是说,“在这门课上,学生应该不止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加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和思考。”

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该课程还涉及心理健康内容。在后面的课程里,钮老师还会帮学生们分析精神压力的来源,教给大家如何减压,调整不良情绪。


这门课的期末考试是一篇论文,钮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和所学专业结合。于是就诞生了以下论文:法学院学生的《律师的健康问题》哲学专业学生的《健康哲学追问》、广告专业同学写的《健康广告》,还有数学系同学写的《SARS数学模型》。“健康理念可以渗透生活中任何一个角落。看着学生们富有创造力的发现,我自己都觉得很兴奋,很长见识!”钮老师激动地说。

洗衣做饭之外的乐趣:女生热衷家政

家政课难道就是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研究所《现代家政》公选课的陈杰老师说:“绝非如此!必须明白,家政决不仅仅与家庭服务公司、保姆联系在一起。家政不仅仅是保姆的学问,更是人生道路的必修课。”

陈杰老师是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家政教育专业的硕士。她认为,现代人的生活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是家庭,二是工作。很多现代人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家庭只是为工作提供后勤保障,但实际上,工作是为家庭提供基础,家庭的温暖让我们感到幸福,而关注于家政则能够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应当关注家政。

显然,当代女大学生也能够越来越重视这一点,来听课的90%以上都是女生。最多时达到200人。 陈老师的《现代家政》侧重于研究家庭生活。

作为一个年轻人,怎样才能体会到老年人的力不从心呢?在家庭关系课上,你可以尝试着穿上日本产的高科技老年装,亲自体验一下。一个女生在男友的“怂恿”下,穿上老年装,绕着教室走了一圈。“关节活动不开,特别僵硬,弯腰尤其困难。”这个女孩说。 通过这种方式,似乎不用多说什么,年轻人已经知道该为老人们做点什么了。

针对在校女生减肥热,陈老师介绍了合理的饮食结构。针对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陈老师还教给大家怎样动手制作简单、美味而营养的饭团。

在这个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学到“衣生活”:大学生求职就业该怎样着装、衣服颜色怎样搭配;“住生活”:宿舍里摆设什么,室内怎样装饰会更漂亮和有品位;“家庭经济管理”:如何理财等等。

一名公共理学院的女生说:“这门课上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听起来也很放松。”很多男生是和女朋友一起来听课的,他们希望两个人都对未来的家庭生活有所了解,促进彼此的沟通。

目前,很多大学里的独生子女都认为只要好好念书就够了,以后挣了钱可以请保姆做家务,自己没必要学。对此,陈老师坚决反对:“家政促进和谐与健康的家庭生活,增进彼此的感情。这种宝贵的体验是不可能用钱买来的。现在,国外对家庭生活的社会化也持谨慎和质疑态度。”“随着人们对家庭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强,对家政学将越来越重视,有关家庭生活的新知识、新观念,管理家庭的方法和技巧越来越受到欢迎。”

做让异性喜欢的人:性教育设定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选修课,她直率地表示:“上这门课,我就是想让学生了解,如何做一个让人喜欢的男人和女人。”

进入大学之后,男女生之间都渴望更多接触,和异性建立良好关系,但往往做法却不得体。像男生对自己心仪的女生“穷追猛打”,可能会把女生吓跑。而有的女生不会拒绝男生,出口伤人,或一味躲避,都不是好办法。“与异性交往要讲究‘度’。”张老师说,“有些低年级女生,出于平时对师兄帮助的感激,过分关心和依赖他们,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校园恋爱总是纯真的,但这种纯真美好的感情,也不能随便体验。张老师建议,以前和异性交往不多的同学,上大学后最易陷入“单相思”的痛苦,所以刚开始跟异性打交道时,应该以增进了解为主。

在一次课堂上,张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关于“性”的激烈论争。有的同学认为,性是一种生理需求,是不可控的;有的同学则认为性是一种心理感受,它也有社会属性,是可以控制的。张老师说:“像吃饭睡觉一样,人有性的欲望是正常的。但也同吃饭睡觉一样,人不是随时随地都需要性。应该让学生学会怎样尊重和关心异性,怎样正确对待性冲动,保持性心理的健康。而这些,我更愿意通过讨论完成。“上了这门课,我更加了解女性,了解和异性的关系,懂得作为一个男生应该怎样理解和保护女生了。”这是尹俐同学在这门课中最大的收获。“我能够从科学的途径去了解性知识,了解自己。以后当老师也可以更好的指导和教育学生。”一名师范英语专业的女生这样说。现在,这门课已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他同学也可以把这门课作为辅修专业来学,两年半以后就可以拿到大专文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J0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