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文学》答案》,欢迎阅读!
![儿童文学,答案](/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5.jpg)
继续教育学院2019年《儿童文学》试卷B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幼儿文学是为三到六七岁的幼儿服务的文学。由于幼儿期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导,知识极端贫乏,所以幼儿文学应特别注重娱乐与趣味,顺应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应强调正面教育,创作方法以浪漫主义为主,人物形象多系类型。主要文体有儿歌、短小生动的童话与故事。
2.也称“三迭式”。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重在表现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是中外民间儿童文学作品常用的传统方式。
3.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其起初的童话创作,如《打火匣》《豌豆上的公主》《野天鹅》《牧猪人》等篇也取材于民间童话,而稍后的《小意达的花儿》《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则纯粹是作者个人的创作。它们不仅表达了作家的意愿,也体现出他独特的风格。至于他称之为“新童话”的《母亲的故事》《影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少直接取材于生活,显示着他对现实社会的剖析和思考。安徒生是文学童话的奠基者,他开创了作家创作童话的时代。
4.亲子共读即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儿童文学读物,由父母引领孩子进入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展开两代人的心灵对话和情感对话。是幼儿文学最基本的传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①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是来自民间文学、成人文学领域,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的文学;而现代儿童文学则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文学门类。(服务对象的不同)②古代儿童文学常常是儿童教育的直接工具,并以儿童识字发蒙用的教材的面目出现;而现代儿童文学则首先是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满足他们的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创作动机的不同)
2.第一,表现形式不同。有插图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表现主体,插图只是为表现作品内容而采用的辅助手段,它以间隔地出现在作品和读物中的意义不连贯的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第二,作用不同。插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辅助手段,其作用在于对作品进行直观的演绎、补充和说明,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并引导读者展开文学想像;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画面本身具有很强的表述性。第三,地位不同。插图从属于原文,居于次要地位;图画文学中的图画承担直接表现意义的任务,在作品中占主要地位。
3.首先,创作童话没有像民间童话那样一成不变的僵硬结构,而是突破了原有的结构、主题、叙事的固定套路;其次,创作童话与民间童话相比,故事中活动的人物发生了很大变化,主人公一般都是孩子,而且个性突出;第三,创作童话改变了民间童话程式化、公式化的叙述和对话模式,显得更加灵活、生动、多样化,体现了风格和语言的转变。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二者的联系:有时,一些讽喻性的童话甚至不容易和寓言区分开来,比如金近的《小猫钓鱼》;而有些篇幅较长、情节完整、人物性格较为丰满的寓言也可以看作是童话,比如达·芬奇的《金翅雀》。二者的区别:寓言和童话作为两种各自成熟完备的文体,在艺术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两种文体在主题设置上的重心不同。寓意对于寓言来说必不可少,其他要素都以说理为核心而铺设,其训诫意味十分明确,能够在现实中找到直接投射的目标。童话虽然也具有比较强的象征意义和寓示色彩,蕴含一定的人生理趣,但它主要以想像性的故事营建童年的家园,有时可以完全超越现实的“理”的束缚而存在,纯粹表现一种精神性的梦想与游戏般的狂欢,其中包含的对现实生活的折光反射,也是间接的。其次,寓言和童话关于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以训诫为主要宗旨,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多着眼于从现实事物与虚构事物中找到某点相同之处。而童话的幻想是主题提炼、故事发展、人物活动的根本要求,它植根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在真中求幻,又在幻中求真,从而形成真幻结合、似真似幻、富有奇幻色彩的童话意境。再次,因为主题的呈现和幻想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本构造上的不同。寓言的情节单纯,叙述简洁凝练,人物形象鲜明而单一,不一定个性丰满,但具有很强的现实概括性,体现出抽象化和符号化的特点。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丰富,结构也复杂多变。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童话形象的塑造上更注重细节的描写,注重童话角色性格的刻画,其人物形象相对而言更具有典型性和多样性。
2.首先,饱含感情的反复诵读,这是阅读和欣赏儿童诗最首要、最基本的方法。第二,在朗诵过程中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倾向。同时,对于诗歌中出现的某些最具情感张力的词语(诗眼)要仔细加以咀嚼品味。第三,通过对儿童诗修辞手法的分析,在感受其外在形式之美的同时,更深入地体味其特有的情致和韵味。第四,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理解,再现意境,这也是领略诗歌之美,同时体味诗情、诗韵的有效途径。第五,引导学生参与儿童诗的“再创作”,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儿童文学作品创作(每题10分,共20分)
1.(评分标准:创编的儿歌扣题,具有创造性、独特性,文字流畅、想象力丰富、有特点、卷面清楚,8—10分;基本符合写作要求、语句通顺、文字流畅,6—8分;不符合写作要求、思路不清、文字水平较差,5分以下)
2.(评分标准:创作的儿童诗扣题,具有创造性和诗情、诗韵,文字流畅、想象力丰富、有特点、卷面清楚,8—10分;基本符合写作要求、语句通顺、文字流畅,6—8分;不符合写作要求、思路不清、文字水平较差,5分以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J.html